( 發表時間: 2007/4/26 上午 10:45:52 )
  教派: 長老教會 主題: 基督 福音 生活 感恩 見證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質與寬 vs.長與量
對應主日:無設定
作者: 胡忠銘牧師
經文: 傳道書8:8–8 , 腓立比書1:21–21
字級調整:
內容
前言:

長得甜美可愛,有偶像藝人之稱的許瑋倫和助理開車趕場,在中山高速公路南下路段發生車禍,被緊急送醫急救。消息傳出後,國內各大媒體幾乎日以繼夜的大篇幅報導,國人也不停的為她祈福。無奈的是,在加護病房與死神拔河兩天後,由於傷勢過於嚴重,還是敵不過死神的召喚,於 2007年1月28日 香消玉殞,結束二十八歲年輕的生命。

說實在話,藝人車禍身亡的消息,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實不必整天當作頭條新聞報個不停,將之炒熱。但看到許多圈內好友和影迷傷心難過,以及家人悲傷得幾近崩潰的情景,還是會教人不捨,感嘆人生的無常!

就在許瑋倫去世的同一天,又傳出有「亞洲鐵人」之稱,曾獲得 1960年羅馬奧運會十項全能的銀牌,又於1963年,在美國以九千一百二十一分的成績,打破男子十項全能世界紀錄,成為台灣有史以來,第一位拿到奧運獎牌,締造人類運動史上「不可能任務」的楊傳廣,病逝於美國,結束他七十四歲生命的消息。

有人對於楊傳廣從獲得奧運銀牌、揚威國際、為國爭光,到退出體壇,踏入政壇。之後,回到台東老家主持神壇,成了道士。晚年傳出罹患肝癌,最後因腦中風病逝於美國的傳奇一生,感到難以理解。然當他去世之消息傳回國內,聽到噩耗的人,無不感到傷心和難過,感嘆人生的短暫!

一、人無權掌管生命的長與量

看到不同年紀的運動名人與漂亮的女藝人,在同一天走到人生的終點,使我想起聖經當中,詩人與智慧人對於生命的短暫和無常所闡述之詩詞: 「人好像一口氣;他的年日如同影兒快快過去。」( 詩篇一四四篇 4節)「你使我的年日窄如手掌;我一生的年數,在你面前如同無有!各人最穩妥的時候,真是全然虛幻。」(詩篇三十九篇5節)」 「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邪惡也不能救那好行邪惡的人。」(傳道書八章8節)的確,如詩人所言: 人好像一口氣,年日窄如手掌,如同影兒一閃即過,也 沒有人有權力掌管生命,能將生命留住,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死亡。

傳道書的作者提出這樣的話語,乍看之下, 似乎對人生帶有強烈的「否定」意味,將整卷傳道書讀完,又會讓人感受到,作者一開始就以:「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一章 2-3節)認為人生的一切都是「虛空」。之後,又好像有鼓吹縱慾主義之嫌。為此,有人在讀過之後,認為前人會將此卷書列入聖經的正典當中,教人難以理解!

事實上,傳道書的作者並非在否定人生的意義,而是要藉著他對於人生的觀察,讓人明白世界的本質乃是虛空的,因人生一切的物質與情感都是暫時的,任何想保永恆的方法,都將因為人類的罪惡,受到時間與空間的挑戰,而歸於無有。雖是如此,作者乃強調,人的世界若能夠成為上帝啟示的媒介,顯出上帝的善良、智慧和公義的本性,人生就會充滿意義。若只將人生看得見的成就,視為是永恆的終極關懷,終有一天會成為虛空。

傳道書的作者進一步指出:人若要在日光之下活得有意義,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歸向上帝,以敬畏、順服、信靠的態度,接受一切出於上帝的安排,並運用上帝所賜的力量去享受現有的生活。這樣的提醒,在最後的兩節經文:「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作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神都必審問。」(十二章 13-14節)方可清楚見著。

主持告別禮拜時,我常用上述這些經文,同時搭配以下這一段話:「雖然我們沒有權力掌管生命,但我們卻能活出生命,畢竟人生最重要的,並非是生命的量,而是生命的質。 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卻可以控制其寬度。 也就是說,生命的寬度,比生命的長度來得重要。」和遺族及參與告別禮拜的人分享。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大家能藉此機會,從中思考生命的意義。

二 .卻 可活出生命 的質與寬

有人曾以「長度、闊(寬)度、高度」作為生命的比擬,詮釋了上述經文的意義談論道:

( 1)生命的「長度」非指「壽數」,乃生命達至目標理想的動力;
是人本身福祉的內向關懷。

( 2)生命的「寬度」非指「人緣」,乃生命表現尊重關懷照顧了解他人的
向度;是對他人福利的外向關懷。

( 3)生命的「高度」非指「功名成就」,乃生命與創造生命的主對交性的
關係(inter-personal relativity);是對上帝的向上攀越。

的確,生命的「長」與「量」乃由上帝所掌管,我們無法控制,也無從得知;但生命的「質」與「寬」,我們卻可以掌握和實現。只要我們能夠表現出尊重關懷照顧了解他人的向度,並與上帝建立起美好的關係,便可以因此而展現出來。

1.用生命成就生命

要展現出生命的「質與寬」,最為具體的表現,就是用自己的生命成就他人的生命。出生於民國 1987年的周大觀,雖只活了十歲,就被病魔奪走生命,然在他死後,他的生命還是不斷成就他人的生命。其主要的原因,乃他小學二年級的暑假,從美國旅遊返台後,媽媽幫他洗澡時,發現身體長出不明的腫瘤。經過台大醫師的診斷,證實是「軟組織肉瘤橫紋肌癌」。之後,便開始一連串的治療,前後總共歷經兩次開刀清除癌細胞、七次化學治療、三十次鈷六十照射治療。為了阻止癌細胞危及身體其他器官,還動了右大腿的截肢手術。 當他手術後失去一隻腳時,他寫下了<我還有一隻腳>這一首感人的詩:

貝多芬雙耳失聰,鄭龍水雙眼失明,

我還有一隻腳,我要站在地球上。

海倫凱勒雙眼失明,鄭豐喜雙腳畸形,

我還有一隻腳,我要走遍美麗的世界。

做了這麼多的治療之後,癌細胞還是不放過他,繼續在體內不斷的蔓延。為防止癌細胞的擴散,醫師建議周大觀的父母親,將其右骨盆腔切除,以絕後患。周大觀得知這項消息後,在日記本裡面寫了一段話:「醫師是法官,宣判了無期徒刑;但是我是病人,不是犯人,我要勇敢地走出去。我要與癌症惡魔爭健康,向上帝爭公平;我才只有十歲,我應該不只有十歲。」訴說出他決心要與病魔戰鬥到底的堅強意志。

可惜的是,周大觀還是敵不過病魔的侵襲,於 1997年5月18日 ,走完十年短暫的人生。儘管有人認為,周大觀只活了十年,人生都還沒開始,就宣告結束,非常可惜!實不然,當他肉體的生命結束時,其精神的生命正開始燦爛的展開。因他在臥病期間,親手寫了許多的筆記,也利用時間譜下四十二首動人的詩,

最後還寫下一段感人的遺囑:「爸爸媽媽,當我走的時候,你們要把我堅強的故事告訴其他癌症兒童和他們的爸爸媽媽,讓他們有勇氣對抗癌症惡魔。」

就是因為周大觀生前對抗病魔的毅力和勇氣,以及對生命的堅持,感動了許多的人,在他死後,促使了周大觀基金會的成立。周大觀的家人表示,他們之所以會 成立基金會的主要原因,除了大觀的遺囑中所寫的諸多詩詞和遺願外,另一項重要的因素,即他們全家人在醫院陪伴周大觀一年半的日子裡,經常看到親人生死離別的傷心情景。期間,讓他們最難以忘懷的是,曾有一個晚上,在台大醫院的兒童癌症病房裡,親眼目睹了六個孩子相繼離開人世,家屬傷心欲絕畫面。在感同身受,將心比心的情況下,催逼了他們利用出版《 生命之光 》一書的版稅,成立了周大觀基金會,而且以 「熱愛自己的生命、尊重別人的生命、維護地球的生命」作為基金會的主要宗旨,其目的 就是要協助癌症病童和家屬一起對抗病魔,走出痛苦、悲傷、失望的陰霾 。

雖周大觀的壽命只有短短的十年,但他對抗病魔的毅力,以及他在病榻中用生命所書寫出來的詩集,及其家人所成立的基金會,帶給人們的激勵和啟示卻是永恆的。 其所展現出來的精神,實有如精神分析學大師維克多.法蘭可 (Viktor E. Frankl)在《意義的呼喚》一書當中所說的:「 我生命的意義是幫助別人發現他們自己生命的意義。 」端見,生命的短暫並不會使生命變得無意義,因為過去的不代表就是消失了。所有存在的都不會消失,而是存放在過去之中。 只要在我們還活著的時候,能夠讓人因為你,使其生命受到幫助和改變,那 生命 的質與寬,便會因此而存在。

2.活為基督,死就有福

「萬事如意、平安無代誌、福祿壽全歸」,可說是人人所期盼的夢想和終極目標,然古今中外,真正能夠得著和實現的,又有幾人? 在一般非宗教性的演講場合中,我曾多次向聽眾訴說:「有錢不如長壽;長壽不如健康;健康不如看得開;看得開不如平安喜樂、活出生命的色彩。」的人生哲學。講完之後,幾乎每次都會得著相當大的共鳴和迴響。有時若時機和氣氛可以,我還會藉機說一些聖經故事,甚至引用一些聖經節,訴說生命的「質與寬」比「長與量」之差別與意義,傳揚福音。

拙著《富中貧 vs.貧中富》一書當中的<用心去活>一文裡頭,我曾介紹過《用心去活─生命的十五堂必修課》(Life Lesson)這本書。此書乃由國際知名的生死學大師,也是精神科醫師的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 M.D),以及安寧照護界先驅與領袖的大衛.凱思樂(David Kassler)所共同合著。主要的內容,是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中風之後,身體癱瘓,在生死之間徘徊時所寫下的。伊莉莎白面對生病的威脅,並不輕言「死」,反而轉化念頭,探討「生」,盼望能透過這本書,讓那身體已經生病,甚至是得了癌症的患者,也要能夠在有限的時日,學習人生還未學完的功課。

伊莉莎白將所體驗到的人生之真理、生命的奧秘,透過文字與讀者談生命,談活著,教導人要活得精彩有力,也要活得豐富有餘,同時提醒讀者:「人在將死之時,總能有很多體會,只是往往已來不及實踐。」

或許,《用心去活》這本書提供了我們活著的功課,但總有一天,我們還是得面對死亡。然 如果我們有永生的盼望,就不會擔心肉體的死亡和生命的結束,也不會憂慮靈魂沒有歸宿。

當然,有基督教信仰的人皆明白:「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腓立比書一章 21節)的道理。因這是展現出生命的「質與寬」最為具體的信仰行動。無論是面對生或面對死,只要用心去活,努力去活,為基督而活,即使只活了短短二、三十年,甚至更短,在肉體死亡之後,還是能夠繼續「說話」,造就後世的人,其生命就充份展現出「質與寬」的意義。

結語:

人和汽車一樣,一旦出生或上路,就開始折舊。這樣的結果,猶如存在主義哲學家 海德格 ( M.Heidegger 1889-1976 ) 所言:「人是走向死亡的存有。」但人和汽車等有形物質不一樣的是,人可以透過和上帝建立美好的關係,改變生活的型態,在有限的「長與量」之生命中,使生命產生無限的「質與寬」。如此一來,人的生命將會從「走向死亡的存有」,轉變為 「走向永生和復活的存有」,如耶穌對馬大所應允的:「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翰福音十一章25-26節)

總而言之,無論我們能活多久,請一定要記得,生命的「質」總比「量」來得重要;生命的「寬」總比「長」來得有意義。雖人生無常,但只要活出基督,展現人生的色彩,便可 流露出生命的質與寬。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回上一頁
類別:
 
關鍵字:
附加檔案:
線上影音:
 

TOP
回上一頁
 
**目前暫時只開放有記錄在本宗的牧師能夠分享講道稿,謝謝。**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sermon.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