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 2012/3/13 下午 04:03:57 )
  教派: 長老教會 主題: 2012講道集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在心靈貧乏之地,我仍然要仰望神的幫助
對應主日:2012/02/05
作者: 亞撒臘.吼臘牧師
經文: 以賽亞書40:21–31
字級調整:
內容

 

一、前言:

人在失敗或無助的情況時,如同以色列人或在被擄之地。一切變得什麼都沒有,就會露出無助、貧窮與軟弱的心情。過去可以賴以為驕傲的東西不再存在時,我們才開始往內心看與思索。因著外在環境的壓迫所產生的恐慌,迫使我們看見自己的渺小、無助、可憐。原來我們正處在一種「心靈被擄之地」。這個時候,我們開始去尋求偉大的創造者的幫助。人透過神的創造以及祂的維護,去察覺神的能力與偉大,並從中學習謙卑的依靠神的幫助,如此,建構人類存在的意義。

 

二、經文釋義:

創造(40:21)

先知用他們自己的聖書,提醒他們有關耶和華 神的威嚴。他問他們是否知道,或聽說過,或有人告訴過他們創造天地、立地的根基之故事?他們若接受這個熟悉的真理,就必須承認耶和華的威嚴是至高無上、無與倫比的。

 

管理天地(40:22-26)

更進一步,我們可以在祂完美的管理中,看見祂的威嚴。祂坐在地球大圈之上,人在祂面前就顯得極其渺小。祂鋪張穹蒼如幔子,展開諸天如可住的帳棚,以建立整個宇宙的秩序。這個比喻很美麗,而且含義豐富。以賽亞用這個比喻喚起人們注意大地和它四圍的穹蒼,它們好像用紗作的幔子。他提醒他們,在這個包裹著整個地球的幔子裏面,有耶和華在那裏。那並不是祂最終的居所,也不是祂惟一的居所。它只不過是一個帳棚,暗示祂與整個地球及其上的居民如何親近。這位神不只是存在而已,祂也實際地掌權管理;因著祂管理的作為,地上一切君王、官長都要完全在祂的控制之下,他們若違背祂的旨意,就必搖動,被風一吹就倒了。

 

祂的管理更延伸到諸天,這諸天好像幔子,好像那表明祂臨近地上事物的帳棚。先知再一次向那些想與神相比的人挑戰,命令他們向上舉目,觀看諸天的奇妙,並且看清這一切都是神所創造的。祂掌管一切,祂要以智慧數點他們,好像數點軍隊一樣;又因祂的大能大力,他們要被保全,一個也不缺。

 

恩典(40:27-31

最後,也轉過來直接對百姓說話;根據他們的歷史,對他們提出呼籲;並指出祂的恩典所啟示出來的威嚴。當時環境的黑暗,以及他們的昏蒙,使得他們不信神。因此他們訴苦說,他們的道路向耶和華隱藏,他們的冤屈神也不查問。這位先知既已一再強調神臨近和管理的真理,就問他們為何要這樣訴苦?

 

難道他們不知道那永存的創造主,祂的能力永不疲乏,永不困倦?凡需要的人,都可以支取祂的能力。人一切的力量最後終必枯竭。即使在人生最充滿精力、才幹的年代,這些少年人也終心疲乏、失敗、跌倒。人若與神有正當的關係,就不致失敗。得力量的條件乃是:人必須等候耶和華。人若符合這個條件,即使有疲乏、困倦,也必能重新得力。這位先知選擇了一些不尋常的詞彙來描述這種重新得力的經歷,並藉此啟示那些等候耶和華的人將得到多麼大的能力。我們看了這些描述,很容易會認為得力的過程應該是由走而跑,由跑而飛。但先知實際上一開始是提到飛,然後是跑,最後纔提到走。

 

在這裏,他體認到有關人類的需要最真實、最深刻的經歷。在能夠展翅高飛的日子,人不會像在風沙滾滾的道路上奔跑時那樣,感覺到需要幫助。而當人既不能展翅高飛,也無法在道路上奔跑,只能耐心、持續地步行時,纔會最迫切地感覺到需要幫助。然而這一切日子,在神裏面總有能力。在展翅上騰的日子,那些等候耶和華的人,就像鷹一樣安然飛翔。在奔跑的日子,那些等候耶和華的人,能持續奔跑而不困倦。在步行的日子,那些等候耶和華的人,能行走卻不疲乏。

 

三、思考方向

1.    災難迫使人認清自己的渺小與無助

2.    從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的悲慘故事,學習到人應該如何面對苦難

3.    在放逐的生活中,神要我們操練什麼功課?

 

四、參考資料

Brueggemann, Walter, Charles B. Cousar, Beverly R. Gaventa and James D. Newsome. Texts for Preaching: A Lectionary Commentary Based on the NRSV, Louisville: Westminster/John Knox Press. 1995.

 

五、講道

前言:如果只是一個個別的災難事件,我們會認為是那人不小心,犯了一個錯誤,而造成某一種結果,例如與人吵架,心情不爽,車速太快造成車禍的悲劇等。但是我們不會因為這樣,引起我們在生活上感到恐慌或是驚嚇。如果是發生了一種村落型的悲劇或災難,帶來重大的衝擊,我們會驚嚇到這個大自然所帶來的破壞是那麼的驚人,而反省要學習保護大自然。以小林村為例,它是台灣歷史上少有整個村被毀滅的案例,讓人無法相信,這怎麼可能會發生? 它帶來的是一種地區性的恐慌,但是事件總會漸漸的過去,不會讓我們內心恐慌到長久。

 

不過,如果是發生了一種民族性與普世性的災難與毀滅的事件時,它所帶來的恐怖與驚嚇又不是短時間就會結束的,在那當下,我們是真正去經歷一場浩劫,讓我們帶著恐慌的心情去聯想到人究竟怎麼了?我們得罪了誰呢?使我們面臨這樣的命運?

 

一、        災難迫使人類認清自己的渺小與無助

    邁可.布朗博士(Michael L. Brown)在一本書名「猶太血淚與教會」中描寫二次大戰期間猶太人被德國納粹黨迫害的情節,我現在讀其中的一段:

 

「你即將啟程。士兵們命令你上車,火車準備要開了。你與家人站在一起,不曉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你被人擠入載牲畜的火車箱,裡面擠滿了幾十個其他的大人小孩。他們現在要帶我們去哪裡呀?

突然間,門砰然關上。沒有光、沒有食物、沒有水、空氣稀薄。你們好像許多牛擁擠在一起。一小時又一小時,火車轆轆作響地行駛;漫無止境的四天四夜。你妹妹貼著你站立,手裡緊抱著她的男嬰。三天之後,她困難的呼吸變得奄奄一息,不久她便成為一具屍體。

你的孩子在呻吟。你的妻子快瘋了。飢餓、乾渴得叫人受不了。夢饜何時才會結束?現在車門突然打開,士兵們大聲發號施令。他們對你大吼大叫,拳打腳踢。你妹妹僵硬的身體倒在地上。起碼嬰兒還活著,但為時不久!一位長官小心翼翼地把小男孩撿起來……然後奮力地摔向牆壁。然後眾人排成兩行隊伍,人人都被拆散了。一名孩童呼叫他虛弱的祖母。一位丈夫試圖靠近嚇壞了的妻子。你的眼睛四處張望,心臟怦怦地跳。你無能為力。

 

健康的人被趕到右邊的一行。你在強壯的人這一邊。但再看一次左邊的家人。記得你老爸的眼神。莫忘你三歲小孩的笑容。你再也不會看見他們了。很快會有子彈穿入他們的頸背,然後不論死活,他們將被焚燒。活生生的人遭到大屠殺,然後被丟入巨大的火溝!但是現在你無法知道這一切。對於左邊的人,一分鐘就結束了。對於活著的你,痛苦的煎熬才剛開始。我的朋友,歡迎來到奧許維茲集中營。」

 

這是在二次大戰中,以色列民族面臨一場極大又長期性的迫害與煎熬,讓你無法想像這整個民族為何遭遇到如此大的災難?他們的心情如何?他們民族的命運以前是如此的風光與顯赫,但如今他們整個民族好像秋風掃落葉般的連根拔除。出於希特勒的一個邪惡命令,猶太人不再有他們自己的名字,而是只有代號而已。

 

二、        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的悲慘故事

 

事實上,主前五六百年,以色列民族也曾遭遇到類似的悲劇。以賽亞書40章之後數章經文,是作者向被擄至巴比倫的猶太人的講話,發生在主前586年,當耶路撒冷城被毀後不久。以色列人在「被擄之地」過著放逐的日子。在那裡他們不能敬拜神、不能獻祭給神。他們的內心因為沒有神的話語,心靈顯得極為枯竭。

 

一位詩人描述了這一段情景說:「我們坐在巴比倫河畔,一想起錫安就禁不住哭了!在河邊的柳樹上,我們把豎琴掛起來。俘擄我們的人要我們唱歌;折磨我們的人要我們歡娛他們。他們說:來!為我們唱一曲錫安的歌吧!處身外邦異國,我們怎能唱頌讚上主的歌呢?耶路撒冷啊!要是我忘了你,願我的右手枯萎,再也不能彈琴!我要是不記得你,要是不以耶路撒冷為我最大的喜樂,願我的舌頭僵硬,再也不能唱歌!」(詩137:1-6現代中文)

 

我們讀完以色列的歷史之後,會問為什麼這個受神所愛的民族,卻遭遇到一次比一次更加劇烈的災難與迫害?它不是個別性的災難,是全民族性的可怕災難。從屬靈的角度來看,我們看見是魔鬼的破壞,因為魔鬼一直要攔阻以色列百姓敬拜耶和華 神。但是從信仰的角度來看,同時也是神允許這樣的災難降臨在百姓的身上,因為他們不願意以神的心意來敬拜神,他們把神所給予的愛與恩典,當作一種理所當然的心態在使用,卻沒有用真心來回應神。

 

不但如此,以色列百姓把愛轉向神所忌恨的偶像,向牠們獻祭,惹怒耶和華上帝的第一個敬拜原則,就是除了我以外你不可以有別的神。換言之,神要求百姓要把他們全部的愛獻給神,用各樣的方式-透過獻祭、服事、在治理行政上以公平公義來管理等,為要顯明神的憐憫等。就如同上帝是如何以專情與專心的愛對待以色列人。

 

當以色列人轉向別的神明敬拜時,他們就失去了神的祝福,失去了神的智慧,每一個人的思想價值漸漸以自我為中心,那麼整個國家民族也一樣追求自我的利益,甚至不在乎他人的利益的時候,這已經是讓神不喜悅的事。其實以色列人真正過被放逐的生活,不是在巴比倫的時候,而是在他們還沒有被擄之前就已經開始了。當他們正處在國家富裕的時候,他們開始離開上帝的時候,就註定他們開始從心靈裡過著自我中心、追求神以外的生活。

 

正如耶利米先知說:「以色列人和猶大人自從幼年以來,專行我眼中看為惡的事;以色列人盡以手所做的惹我發怒。這是耶和華說的。這城自從建造的那日直到今日,常惹我的怒氣和忿怒,使我將這城從我面前除掉;是因以色列人和猶大人一切的邪惡,就是他們和他們的君王、首領、祭司、先知,並猶大的眾人,以及耶路撒冷的居民所行的,惹我發怒。他們以背向我,不以面向我;我雖從早起來教訓他們,他們卻不聽從,不受教訓,竟把可憎之物設立在稱為我名下的殿中,污穢了這殿。他們在欣嫩子谷建築巴力的邱壇,好使自己的兒女經火歸摩洛;他們行這可憎的事,使猶大陷在罪裡,這並不是我所吩咐的,也不是我心所起的意。」(耶利米32:30-35)

 

因此,神允許一場民族性的災難的發生,對以色列人來說是一種神對以色列人的管教,神要帶領他們進入一個所謂「心靈貧乏之地」,在那裏叫他們可以在神面前反省與悔改,去察覺到自己原來不能做甚麼!當人在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能、甚至連性命都不能掌握的時候,人才會開始害怕與哭泣!

 

三、在放逐的生活中,神要我們操練什麼功課?

 

    1. 看到自己的心靈是貧乏的,不能依靠自己存在,而是努力地轉向神並依靠神。

    人在被擄之地,是指活在失敗的環境中,一切變得什麼都沒有,就會露出無助、貧窮與軟弱的心情。過去可以賴以為驕傲的東西不再存在時,我們才開始往內心看。看見自己的渺小、無助、可憐,最後從內心開始去思想。原來我們正處在一種「心靈被擄之地」。

 

    在路加福音中,耶穌對一無所有的人應許上帝會賜給他們救恩,在上帝的國裡,首先只有窮人才進得去。「心靈貧乏」的狀態是在要求我們要操練自己,並聆聽神的聲音。耶穌注重的不是我們的外表,而是內心的生命。可是當我們外在很豐富的時候,我們是很難察覺到自己與神的關係是處在很陌生的狀態,也很難去察覺我們是正處於心靈貧乏的生命。許多人表面上很有成就,事業成功,服事上一切都很受肯定,但是他內心或許正處在心靈貧乏的狀態下。因為他在靈裡面是孤獨的、無助的、枯竭的。我不知道你們如何察覺自己的屬靈狀態如何?

 

    即使我們現在生活在豐富的環境下,我們也要隨時去操練自己處在一種「心靈貧乏」的狀態,因為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下,讓我們懂得隨時注重內在的生命。讓自己活在一種靈裡的自由-我不用依戀物質,也不依戀人,我可以不需要財富,卻仍然可以活得自由。如果我擁有一些東西,我也可以和他人分享。我可以享受它,但如果得不到它,我也不抱怨。

 

2. 心靈貧乏也意指對人們和上帝每天想送給我的事物保持開放的態度。

 

我們總認為上帝的恩典是給我們在外在的東西,卻忘記神更喜歡賜給我們的是祂自己,透過聖靈的每天的澆灌與充滿,我們享受神的生命與呼吸祂的氣息。

 

    你們知道嗎?神是多麼喜歡每天以祂自己的靈來充滿我們-凡是屬於祂兒女的人。古倫神父寫的一篇名為「體驗聖靈」的文章曾說過一段話:

 

    聖靈如同一股在我們心中湧出的泉源。泉源就是聖靈降臨節的時候去尋找泉水,仔細地注視泉水不斷地湧出,那就像從神而來的聖靈,在我們心中不斷地湧流。

    或者坐在河邊或小溪邊看水不斷地流去,也是一種很好的儀式,我們可以從中體驗,聖靈讓我們心中僵化的部份又再流動,讓乾枯之處又能生長,生命湧流,綻放出生命力。這個世界是藉著聖靈創造的,聖靈滲入每一個受造物之中。

    當我們走入大自然就能瞭解,在每一棵樹,每一朵花之間湧現的聖靈,也在我們心中流動;我們可以在風中,體驗吹動的風,就能有如同聖靈在輕拂著我們的感覺;或者讓風吹過我們,吹走身上堆積的塵埃。

    我們還可以站在陽光下,讓聖靈中上帝的愛湧入我們心中,溫暖滲入身體的每個部份。我可以在呼吸之間感覺到聖靈,我不只是吸入空氣,也吸入上帝神聖的、有醫治功效的靈,在他的聖靈中,我吸入他的愛,穿透整個我。我們越對神開放自己,我們越能夠去經歷神的豐盛。

 

    3. 在被擄之地,神讓我操練心靈貧乏的「一無所求、一無所知、一無所有」

 

    「一無所求」對我們學習靈修的人來說,一無所求是指我們不是為了想要達到任何目標,不是為了自己獲取一些東西,為體驗到自己的願望得到實現,或為了能在上帝那裡感覺更平安、更安全,而利用上帝。因為我們若想要從神那裡得到某些東西,才來親近神的話,神也只用很局限的方式與我們親近,這種靈修方式一點都不會叫神的心感動。可以說是一種商業性的靈修關係。

 

    「一無所知」是指我們親近神時,並不知道上帝在我們身上有何作為。我只是單純地把自己的一切交給神。但他自己卻不知道神會用何種方式、何時、何處在他裡面造成影響。他不尋求上帝的解釋,而是單純相信與交託。就好像亞伯拉罕對上帝命令獻他的兒子之事,他從不尋問神的意思,而是單純地順服而已!

 

    「一無所有」在被擄之地的人知道那裡一切東西都不屬於他們的,無論是人、房屋、還有我個人的生命都不屬於我。我是獲准享用這一切。但我知道,它只是借給我而已,我的身體是上帝賜予的,但我無法擁有它,也不能藉著健康的生活方式來保證它會正常運作。我是我的身體,但它也會離開我。我所愛的人也不屬我,他們是自由的;而且只有我讓他們自由時,我才真正在愛他們,並享受他們給我的愛。

    最重要的是,上帝也不屬於我,我不能控制上帝,或擁有上帝,而是我將自己投入在祂懷裡,放下我自己,在祂的面前我單純地降服與順服在祂面前,我學習神的話語並且遵守祂的話語,不帶著懷疑的心而能夠信心去做,而神就在此時開始將祂自己向我們顯現祂自己。

 

    4. 在被擄之地,神要我們向上看,並向神看。原來我們還有上帝可以尋求幫助,所以我們開始向神呼求禱告。

 

    而神第一個回應的是彰顯祂的榮耀,意思是神要我們去看上帝的偉大、創造與管理。不要看自己的痛苦、失敗、沮喪,要從大自然的現象中,我們去察覺到神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就好像神一直以祂的大能在管理這個世界與宇宙。從這裡以信心來相信連我們的事情,神都在管理、照顧我們。但是唯一不同的是,神按著祂的方法在照顧著我們,瞭解我們,滿足我們的需要。這是四十章21節至31節所要呈現的東西。

 

    創造(v.21):神第一個要我們看祂的創造,神的創造是從無到有,祂具有豐富的創意性。所以,在我們認為生命已經處在很僵化的、無力的、沒有喜樂的狀態時,神的創意會帶有新奇與新鮮的力量。

 

    管理(vv.22—26):更進一步,我們可以在他完美的管理中,看見神的威嚴。我們人雖有能力,但是往往不是全面性的能力以及全面性的照顧。比方說我所愛的女人有二位,一位是我的母親,一位是我的岳母。我的母親,一直是一位獨立又有能力的人,但是他的房子的擺設是很凌亂的,即使他都知道東西在哪裡?這就是欠缺設計的美感以及管理,她的生活裡,在乎自己的方便,不會在乎別人的感受。我的岳母恰恰相反,她的房子總是整理乾乾淨淨的,為人也非常的親近,但是總是給人一種莫名的壓力感。

 

    我們人就是這樣,我們自己的個性有優點也有缺點,不會是完美的,所以神才會創造婚姻,要人彼此扶持,從家庭開始學習管理。然後家管理與維護,就可以管理國家與世界。管理與維護非常的重要。東西不能創造就好了,你要懂得去運用以及維護,發揮它原本的功能。一艘航空母艦需要有三千人以上的官兵,才能運作船的功能。每個人的工作分配、指揮系統,都非常的關鍵,目的是隨時準備保持有作戰的能力。

 

    今天神已經給我們許多過去我們想要的,可是現在為什麼看起來那麼的平淡無趣?然後我們開始又向神禱告要新奇的東西,想離棄現在已經有的東西!其實,神在對我們說,你要好好管理與經營現在已經擁有的東西,它們都具有令你新奇的功能,只是你忘記去開發它們。

 

    有一人喜歡購買各式各樣的鞋子,他的鞋子多到房間都堆滿了,許多鞋子的包裝都還沒有打開,他又說我沒有適合今天衣服搭配的鞋子!不但如此,人的生活因為不會管裡,而變得在擁有許多中而產生混亂的自我。生活的品質雖提高,但是生命的品質卻是貧窮與無力。上帝對以色列人說你們要來親近我,向我仰望。看我如何管理這大地如此的井然有序、和諧、而且永遠是日日更新。神說:你的生命要放我的手中,你要專心尋求我,我就使你的生命得著力量,得著安息。

 

    以賽亞用這個比喻喚起人們注意大地和他四圍的穹蒼,他們好像用紗作的幔子(這是希伯來文「幔子」一字原來的含義)。他提醒他們,在這個包裹著整個地球的幔子裏面,有耶和華在那裏。那並不是他最終的居所,也不是他惟一的居所。他只不過是一個帳棚,暗示他與整個地球及其上的居民如何親近。這位神不只是存在而已,他也實際地掌權管理;因著他管理的作為,地上一切君王、官長都要完全在他的控制之下,他們若違背他的旨意,就必搖動,被風一吹就倒了。

 

他的管理更延伸到諸天,這諸天好像幔子,好像那表明他臨近地上事物的帳棚。先知再一次向那些想與神相比的人挑戰,命令他們向上舉目,觀看諸天的奇妙,並且看清這一切都是神所創造的。他掌管一切,他要以智慧數點他們,好像數點軍隊一樣;又因他的大能大力,他們要被保全,一個也不缺。

 

恩典(四十27—31):最後,他轉過來直接對百姓說話;根據他們的歷史,對他們提出呼籲;並指出他的恩典所啟示出來的威嚴。當時環境的黑暗,以及他們的昏蒙,使得他們不信神。因此他們訴苦說,他們的道路向耶和華隱藏,他們的冤屈神也不查問。這位先知既已一再強調神臨近和管理的真理,就問他們為何要這樣訴苦?

 

    難道他們不知道那永存的創造主,他的能力永不疲乏,永不困倦?凡需要的人,都可以支取他的能力。人一切的力量最後終必枯竭。即使在人生最充滿精力、才幹的年代,這些少年人也終必疲乏、失敗、跌倒。人若與神有正當的關係,就不致失敗。得力量的條件乃是:人必須等候耶和華。人若符合這個條件,即使有疲乏、困倦,也必能重新得力。

 

這位先知選擇了一些不尋常的辭彙,來描述這種重新得力的經歷,並藉此啟示那些等候耶和華的人將得到多麼大的能力。我們看了這些描述,很容易會認為得力的過程應該是由走而跑,由跑而飛。但先知實際上一開始是提到飛,然後是跑,最後才提到走。

 

在這裏,他體認到有關人類的需要最真實、最深刻的經歷。在能夠展翅高飛的日子,人不會像在風沙滾滾的道路上奔跑時那樣,感覺到需要幫助。而當人既不能展翅高飛,也無法在道路上奔跑,只能耐心、持續地步行時,才會最迫切地感覺到需要幫助。然而這一切日子,在神裏面總有能力。在展翅上騰的日子,那些等候耶和華的人,就像鷹一樣安然飛翔。在奔跑的日子,那些等候耶和華的人,能持續奔跑而不困倦。在步行的日子,那些等候耶和華的人,能行走卻不疲乏。他的百姓軟弱疲乏時,耶和華就以耐心去幫助、支持他們。這恩典啟示出耶和華的威嚴。這方法遠比他管理宇宙的權威,以及令人生畏的創造大能和智慧,更能啟示他的威嚴。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回上一頁
類別:
 
關鍵字:
附加檔案:
線上影音:
 

TOP
回上一頁
 
**目前暫時只開放有記錄在本宗的牧師能夠分享講道稿,謝謝。**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sermon.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