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使用條款
與我們聯絡
( 發表時間: 2007/4/26 上午 10:18:38 )
教派:
長老教會
|
主題:
教會
生活
事奉
推文:
轉化生命
對應主日:
無設定
2007年總會事工主日參考講章
作者:
吳文雄
經文:
路加福音7:36–50
字級調整:
摘要
重要的是當我們在後面叫喊時,我們要傳達什麼樣的訊息給前面的同伴 ?我們必須確定:從我們背後傳來的是鼓勵的聲音,而不是噓聲…。批評固然可以讓我們調整步伐…,但鼓勵更能讓大家往前邁進。每個團隊的成員都必須準備好自己,有一天會擔任Leader的職務,猶如帶頭的雁隻會有疲累的時候。我們期待人人將服事的價值觀予以提昇,勿為表現自己而服事,而要為上帝服事;成為充實、快樂、生活充滿意義,生命不斷成長的服事者。
內容
【前言】
列位親愛的兄姐平安,今天是總會事工奉獻主日,很高興能代表咱e總會來向大家請安報告,感謝各位長久以來的關心、代禱與奉獻。我們看見這幾年中整個教會有一股轉化更新的力量,在「認同、委身、成長」的核心信念下,我們積極鼓勵區域性事工策略聯盟;落實長老宗中會主義,發揮中會宣教、教育之功能;致力推動網路宣教與教會行政E化,獲得許多教會與牧長的迴響、鼓勵,願一切歸榮耀給上帝!
最近一位總會同工提醒大家一個觀念:「有些事,我不知道;並不代表沒有人在關心,並不代表沒有人在處理。」不論在教會,甚至家庭中,往往也會有這樣的心態。有些時候,我們總以為「應該」有人去做,但怎麼好像都看不到有人在處理的樣子,因此有些不必要的誤會與不愉快的事情就發生了。今天的經文說到耶穌在法利賽人西門家作客,與一個有罪的婦女之間的故事。這個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應該」的心理,使這個故事差點就失去生命的光采。
站在耶穌面前的西門正是被所謂的「應該」的心態所矇蔽,內心中對耶穌抱持著懷疑與不信任。當他看到一個罪惡中的女子在耶穌面前哭泣,以淚滴濕耶穌的腳並用自己的頭髮擦乾,用嘴親吻,抹上香油時,西門內心想著:「這人若真的是先知,他應該知道摸他的是怎樣的一個女人;她是有罪的人!」(v.39)「他應該知道」使得西門並不是以喜樂的心來接待耶穌,而只想表現他的人脈夠廣;「他應該知道」使得他不清楚耶穌需要什麼,而只想彰顯自己的「義」。
黃哲彥牧師在今天的新眼光靈修提醒我們:耶穌沒有被「應該」所蒙蔽;相反地,祂打破「應該」的迷失,在「父權社會」中赦免為祂洗腳的女人的罪,並醫治抹大拉的馬利亞、約亞娜、蘇撒娜等婦女。我們的信仰是否被「應該」蒙蔽,而失去動力呢?
讓我們從三個方面一起來思考:
壹、 【轉化「應該」的迷失,積極建立「認同」】
2005年張德謙牧師接任總會總幹事,他積極提倡向總會的「認同」感,呼籲大家改口「你們總會」為「咱總會」。總會豈不是我們大家的,你、我都屬於總會,是總會的一份子。更貼切的說,總會正是由我們大家所共同組成的,所共同建造起來的。
但是不可諱言的是,過去地方教會總絕得與總會有多少的疏離感。總會所推動的事工,甚至直接攸關地方教會的宣教方案,似乎不易貫徹傳遞,或抱持觀望的態度,久而久之,「你們總會」就有意無意的成為口頭禪了。或者教會同工期待總會「應該」給我們地方教會什麼:提供現成的,立即可用的教材、方案;甚或最好是經費補助給於中、區會,地方教會。
耶穌對西門說:「我告訴你,她所表示深厚的愛證明了她許許多多的罪都已經蒙赦免。那少得赦免的,所表示的愛也少。」(v.47)這婦人知道自己的不足,當她知道耶穌來到西門家中,就充滿懺悔之心,以最直接的行動,卑微的挨著耶穌的腳流淚哭泣,她認同耶穌是先知,有救贖的力量,果然她也得到耶穌的接納,並且宣告:「你的罪都蒙赦免了。」(v.48)
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在就職演說中提到:「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而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些什麼。」(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成為美國總統歷次就職演說中最膾炙人口的一句話。在他的就職演說後,約有四分之三的美國民眾認同了他們的新總統。
同樣,讓我們也轉化對總會的「應該」,成為我們對總會積極的認同,我們要問我們自己能一起來為「咱總會」建造什麼?
貳、 【轉化「應該」的迷失,積極服事「委身」】
教會服事中我們往往看見一些人在觀望、比較,不願帥先帶頭投入服事。以一種尺度在衡量別人的「應該」,也以此種尺度作為對別人服事的批判。今天的經文故事中,西門正是以法利賽人「自以為義」的尺度,一則批判耶穌的作為,也同時批判了婦人的身分。「這人若真的是先知,他應該知道……她是有罪的人!」(v.39)
約翰福音廿一章也記載了一個耶穌的門徒彼此互相比較的故事,耶穌已經復活顯現給門徒看見,又與他們同吃早餐,耶穌一連三次問過西門彼得:「你愛我嗎?」也吩咐他說:「你餵養我的羊。」然後指出彼得未來的道路:「你年輕的時候,自己束上腰帶,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綁著,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約翰福音廿一18)這在彼得聽來真不是滋味,因此當他轉身看見耶穌所鍾愛的門徒,就問:「這個人將來怎樣?」古倫神父在「天天經歷復活喜悅」(南與北文化出版社,2007年)一書中說到:「愛是不能比較的,是無法用別人的行為態度來衡量的;愛一個人,只有一個理由,就是因為他愛這個人。」古倫神父繼續說:「對復活的信仰讓我們不會再想拼命地抓住我們的人生,不會堅持一定要走自己想走的路。彼得對復活的耶穌所表明的這份愛,也跟隨著這個被愛的人,到他去的地方。」(p.146)
真正的愛是願意付出,而不是懷疑他人「應該」這樣或那樣。耶穌稱讚婦人的行為:「你看見這個女人嗎?我來到你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她卻用眼淚洗我的腳,並且用她的頭髮擦乾。 你沒有用接吻禮歡迎我,但是她從我進來就不停地親我的腳。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她卻用香油膏抹我的腳。我告訴你,她所表示深厚的愛……。」(v.44-47)聖經作者沒有記載婦人的任何言語或懺悔之詞,只記下她對主耶穌的付出。這婦人與法利賽人西門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他所想的「應該」,與她所做的「委身服事」。
同樣,讓我們也轉化對總會的「應該」,成為我們對總會積極的委身,我們要彼此誓言一起來建造「咱e教會、咱e中(區)會、咱e總會」。
參、 【轉化「應該」的迷失,邁向積極「成長」】
這個故事的結局,不但婦人的罪被宣告得到赦免,耶穌對那女人說:「你的信心救了你;平安地回去吧!」(v.50)還有什麼比從罪中,不安與羞恥,從今起卻得到「平安」更加寶貴?這婦人的生命從此值得驕傲,耶穌轉化了她的生命成為高貴的生命;有如撒瑪利亞的婦人,一席井邊的談話,她找到了活水泉源;又有如稅吏撒該,耶穌在桑樹下的呼喚,使他重歸亞伯拉罕的團隊,被族人所接納。
以接納包容取代猜疑與批評,以團結鼓勵取代分離排斥,生命才真正成長,團隊才能邁向成功達到目標。著名的「雁行理論」告訴我們:
野雁每年要飛行好幾萬英里,牠們是靠著隨時不斷的互相鼓舞來達到目的地。藉著V字型的飛行,同心協力可以提昇整個雁群71%的潛能與飛行距離。當領隊的野雁疲倦了,牠會輪流退到側翼,另一隻野雁則接替牠飛在隊伍的最前端。飛行在後的野雁會利用叫聲鼓勵前面的同伴來保持整體的速度,繼續前進…。
重要的是當我們在後面叫喊時,我們要傳達什麼樣的訊息給前面的同伴 ?我們必須確定:從我們背後傳來的是鼓勵的聲音,而不是噓聲…。批評固然可以讓我們調整步伐…,但鼓勵更能讓大家往前邁進。每個團隊的成員都必須準備好自己,有一天會擔任Leader的職務,猶如帶頭的雁隻會有疲累的時候。我們期待人人將服事的價值觀予以提昇,勿為表現自己而服事,而要為上帝服事;成為充實、快樂、生活充滿意義,生命不斷成長的服事者。
【結論】
耶穌稱讚婦人說:「我告訴你,她所表示深厚的愛證明了她許許多多的罪都已經蒙赦免。那少得赦免的,所表示的愛也少。」(v.47)這個婦人從一開始肯定認同耶穌是主,以謙卑服事的行動,到被耶穌宣告罪得赦免與賜予平安,她的生命得到徹底的轉化。
弟兄姊妹,再一次邀請我們大家一起以「建立認同、服事委身、邁向成長」來關心、支持咱e總會。
備註
1.黃哲彥牧師,"被蒙蔽的「應該」",2007.4-6每日新眼光靈修「生命之道」,p.79。
2.「雁行理論」--團隊服事。
推文:
回上一頁
類別:
關鍵字:
附加檔案:
線上影音:
同主題最新講道稿
當像智慧人
光明之子
有根有基的愛心
使上帝的榮耀得到稱讚
教會的記號
不再是局外人
合神心意的母親
溫馴如鴿,靈巧像蛇
刺與恩典
屬靈的遺產
TOP
回上一頁
**目前暫時只開放有記錄在本宗的牧師能夠分享講道稿,謝謝。**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sermon.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