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 2007/1/12 下午 03:28:41 )
  教派: 長老教會 主題: 基督 聖靈 復活節 2007講道集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主顯節後第六主日–平原寶訓
對應主日:2007/02/11
作者: 余一峰牧師
經文: 耶利米書17:5–10 , 歌林多前書15:12–20 , 路加福音7:17–26 , 詩篇1
字級調整:
摘要  
1、四方雲集-6:17~19A、三種群眾B、三種渴慕-聽道、醫治、趕鬼2、平原論福與禍-6:20~26A、論福-四福B、論禍-四禍
內容
一、 前言

登山寶訓(太五~七章)是信徒熟悉的上帝國倫理,在路加福音中則是篇幅少
三分之二的平原寶訓(路六:20~49)。本日經文與詩篇第一篇和耶利米17:5~10的結構很近,都是禍福並呈:惡人滅亡,義人蒙福(詩篇);離棄耶和華的遭禍,倚靠耶和華的蒙福(耶利米)。這是申命記神學的典型,其極致乃是申三十章19節所說:「現在,我呼喚天地來作證,把生命和死亡、祝福和咒詛擺在你面前。那麼,選擇生命吧!你們和你們的子孫就能存活。」耶穌在揀選十二使徒(路6:12~16)後,對這群核心人物提出四個應許(6:20~23),和四個警誡(6:24~26),並要門徒無可逃避的做抉擇。在年終感恩和反思時,這抉擇更具意義。

二、 分段要義

1、渴慕聽道的群眾-6:17~19
2、論福-6:20~23
3、論禍-6:24~26

三、 經文釋義

6:17~19 耶穌和使徒們一起下了山;他與許多門徒一起站在平地上,擁擠的群眾從猶太全地、耶路撒冷和沿海城市泰爾、西頓等地集合到那裏,要聽他講道,也盼望他治好他們的疾病。那些被污靈纏擾的也來了,並且得到醫治。大家都想要摸他,因為有能力從他身上發出來,治好了他們。
耶穌上山整夜祈禱後揀選了十二位使徒,現在他們從山上下來,耶穌面對三個不同的群體:核心的十二使徒,跟隨耶穌的門徒,及一般群眾。群眾來自廣大的地區:政治、文化、宗教的中心-耶路撒冷;猶太人或撒瑪利亞人的地區;及外邦人的泰爾、西頓地區。耶穌的名聲已經遠播,以致於各地的人「擁擠」到耶穌面前。他們或想聽耶穌講道,或希望得醫治,或是期待污鬼被趕出。這種描述呈現了人心的飢渴、貧病交迫、及惡鬼纏身的困境;及給他/她們帶來信息和盼望的醫治者-耶穌。群眾「想要摸他」,渴望接觸耶穌神聖的能力,在能力的對遇(power encounter)中得醫治。

6:20~23 耶穌轉向他的門徒,對他們說:「貧窮的人多麼有福啊;你們是上帝國的子民!現在飢餓的人多麼有福啊;你們要得到飽足!現在哭泣的人多麼有福啊;你們將要歡笑!為了人子的緣故,有人懷恨你們,棄絕你們,侮辱你們,把你們當作邪惡的,你們就有福了!從前他們的祖宗也是這樣對待先知。在那日子,你們要歡欣雀躍,因為在天上將有豐富的獎賞為你們保存著。」
路加的平原寶訓(路6:17~49)和馬太的山上寶訓(太 5:1-7:29)是來自Q典的資料;路加沒有了馬太八福中的謙和、仁慈待人、心地純潔、和促進和平等福。本段的四福也與馬太的不同,路加的貧窮變成承認自己靈性貧乏;飢餓變成渴望實行上帝旨意;哭泣變成為罪惡悲傷;為人子受恨惡變成為實行上帝旨意受迫害。馬太顯然把尖銳的社會階級緩和了;路加卻是把現世生活中的實際苦難呈現;把社會階級中高低、貧富、強弱、貴賤的現實凸顯;以表明作門徒的挑戰。若說路加不看重人心靈的渴慕,這是嚴重的誤解;但若因此抽離社會實況,這是對耶穌更嚴重的扭曲。因耶穌的信息是違反世俗標準的「逆轉的福音」,革命的福音,也是突破種族、階級、和性別的壓迫及歧視的福音,讓人不再依恃人的、現世的價值觀,而以上主永恆的福樂為生命的終極目標。欲領受這種福氣,需要屬靈的洞察力,看透苦難的本質,及最終的榮耀。
「貧窮人的福氣」何在?除了為福音而甘心貧窮的福氣外;還有窮人走出自憐自卑後,「一無所有,一無所失,也一無所懼」的勇氣和尊嚴;以及受壓迫者最理解何為不公不義,以致於最能改變壓迫的結構,建立一個公義的社會。從人類歷史觀之,由奴隸的革命,到農民推翻封建結構,進而到「天賦人權」的確立,最終到民主制度的建立,至些都是受壓迫的窮人奮鬥的結果,也是窮人對人類社會最大的貢獻。此即貧窮人的福氣。

6:24~26 「但是,你們現在富有的人要遭殃了,因為你們已經享夠了安樂!現在飽足的人遭殃了,因為你們將要飢餓,現在歡笑的人要遭殃了,因為你們將要哀慟哭泣!人人都稱讚你們的時候,你們有禍了,因為他們的祖宗對假先知也曾說了同樣的話。」
富裕、飽足、歡笑、受人稱讚都是現世生活中令人羨慕的事,但耶穌卻對這一切做了驚人的、背反的評估:「要遭殃了」,這是「逆轉的信息」。這信息不是要否定現世的財富和喜樂,而是一面向活生生的人,清晰的指出當時社會上嚴重的貧富不均:1~2% 的少數人卻擁有98~99%的財富,絕大部分的人「困苦流離,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群一般。」另一面則告訴門徒和當日信徒:無人可依恃自己的地位、財富、聰明、權勢、和人間聲譽來到上帝面前,而是放下一切,一無所有、一無所靠的謙卑主前,才能承擔作門徒的使命,並蒙受上主的恩典。

四、 思考方向

1、洞察何為短暫和永恆,何為禍福?
2、逆轉的福音-賽翁失馬,焉知非福?

五、 大綱建議

1、四方雲集-6:17~19
A、三種群眾
B、三種渴慕-聽道、醫治、趕鬼
2、平原論福與禍-6:20~26
A、論福-四福
B、論禍-四禍

結論

六、 參考故事

謝緯牧師的故事
謝緯醫師出身南投世家,父親謝斌醫師是南投長老教會長老。小時候,台灣還是日據時代,
謝緯九歲就讀公學校二年級時,曾從高處摔下,腳受了傷,又患了嚴重的助膜炎,長出膿來非常危急,更因為胸膜穿孔昏厥過去,瀕臨九死一生,父母束手無策之餘,與長老教會牧師吳天賜,徵徻小小謝緯的同意,四人同心禱告,求上市親自醫他的病,並許諾將此小孩獻給神做器皿,終其一生為主所用。果然,謝緯的熱度漸退,日漸恢復健康。長大後謝緯信守與上帝的誓約,獻身作傳道人。
公學校畢業後謝緯和他大哥同時考進台中一中,而後赴台南就讀台南神學院。謝緯自述,他是在這個時期獲得重生的。(基督徒所謂重生是一種蛻變,真正獲得從上帝來的新生命。)他開始喜歡研讀賀川豐彥與史懷哲等著名宣教士的傳記,對他們景仰有嘉。
神學院畢業時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打得如火如荼,日本人加強壓制教會生活,因而他沒有立刻去當傳教士,反而遠赴日本東京,經過一年的準備,考進了東就醫學專門學校。畢業後經過一段逃難的生涯,並眼見美軍蟲炸機到處蟲炸,一顆炸彈擊中他住屋隔壁的房間,使他更深刻體會生命的無常和戰爭的可怕,他決心把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交托給神。
一九四六年,年輕的謝緯醫師帶著從東京女子醫專畢業的新婚妻子,台南名醫楊雲龍的掌上明珠楊瓊英,從日本返台。兩人抱持極大的希望想參與重建這塊劫後的故土,但戰後的台灣局勢非常混亂,生活極不安定,約莫有五年之久,謝緯的希望破滅了,他的生活只有一個目標,為基督而工作。
一九四九年,他被按立為牧師,協助南投教會的牧會工作。同年,他遇到了「長老會偉大的傳教先驅及領袖孫雅各的夫人」,孫理蓮教士。她告訴謝緯,她們有一個巡迴診所,主要的成員有美籍宣教士Glaber和呂春長牧師等人,矢志照顧患病的山地人。孫理蓮邀請他加入他們的行列,謝緯爽快地答應了。
這個山地醫療團,經常一天要步行七八個小時,跋山涉水,穿梭於原始森哥中,走崎嶇險惡的山路,吃喝簡省,席地而眠,一天診治五百名以上的病患,備極辛勞。謝緯從無怨言。謝緯發表在「標竿」雜誌一九六九年十一月號上的「在所不亂」這篇文章中,描述這個時期的工作說:「這是我的第一個挑戰,而我並沒有逃避。我們攀爬崎嶇的山徑;我們睡在泥土地上;我們在霧中雨裡全身濕透-然而我們和主同行,拯救生靈,這令人興奮。」
與他同工的呂春長牧師說,謝緯參與山地醫療工作幾個月後便不支領津貼了。謝緯對他說明理由:「因為美國人到台灣行善,我們拿他們的錢,對神說不過,對人抬不起頭,對自己也心感不安。」
一九七O年六月廿二日,一個晴空萬里,陽光普照的初夏,許多人從南北各地奔向台灣中部的小鎮,南投。他們有的坐火車到台中車站轉公路局班車;有的坐計程車,更有人包了遊覽車,都懷著共同的目的,為了向他們最摯愛的朋友,心目中的一代仁者,具有牧師身份的謝緯醫師,致最後的敬意。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都佈滿了哀戚和不捨之情,因為,人稱「台灣的史懷哲」的謝緯醫師,被上帝接回天家了。
追思禮拜下午一時起舉行。禮拜堂內,塞進了比平時兩倍有餘的人數,禮拜堂外的輔助椅有不敷使用。走廊上,甚至大門外,馬路邊,許多人寧可站著參與全程長達三個多小時的追思會。初夏中午炙熱的大太陽烤的人汗流浹背,大家也不以為苦。比起謝緯醫師生前的刻勞和貢獻,流一點點汗水,算得了什麼呢?
謝緯辭世時正擔任長老教會的議長,去世後總會決定為他舉辦最隆重的總會葬儀式,以表彰其醫生為上帝所做的事工,和為人類社會所付出的貢獻。
下午四點多,出殯行列開始啟程。綴上了白菊花的巨大十字架引導,沒有一般台灣民間喪葬時那喧鬧的樂隊和雜耍的民藝表演,只有一對又一對的聖歌隊吟唱聖詩,陪著謝緯醫師走向他永生安息之所。靈柩由數十位牧師護送,靈車前書寫「遺愛人間」四個大字,充分顯露他一生奉獻的職志。整個南投鎮頓時陷入深沉的靜默中,送葬隊伍綿延數公里,所到之處,路人無不停下手中的工作,獻上最沉慟的哀弔和慰問。還有許多南投鎮民眾主動擺上路祭,表達他們心中最崇高、最誠摯的敬意。他們都知道大家口中的阿緯仙是基督教牧師,因此沒有焚香燒銀紙。
出事那一天,六月十七日,星期三,謝緯醫師帶著徹夜開刀,並應患者敦請半夜外出往診後一身的疲累,清晨便又出發前往離南投有五十多公里遠的山城埔里基督教醫院工作,中午前趕回南投的家,大同醫院,接替他的夫人楊瓊英醫師診治病患,午飯後,才躺下休息幾分鐘。謝緯想起下午二林基督教醫院的患者正等著他去診療,便一骨碌爬起來。夫人楊醫師問他,何不多休息一會兒,謝緯說了一句最後的遺言:「我早一分鐘到醫院,病患便少受一分鐘的痛苦,甚至,可以多救一條性命。」
二十分鍾後,謝緯醫師因為過度疲憊,車子開到濁水與二水間的公路,員集路一九O號面前,撞上了路旁的一棵大樹,家人據報趕到時,已經與世長辭了。為什麼這樣一位人人景仰的仁醫,上帝卻在大家最需要他的時候,急忙把他召回天家去呢?連當時的總會副議長,高俊明牧師,也難免發出這樣的感歎。
謝緯醫師,一位行醫為了傳道,傳道藉著行醫的仁者,終其五十五年短暫的生命,立下了最完美的典範,留給後人最值得效法的楷模。他真是配得上聖經啟示錄的一句話:「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了。聖靈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做工的效果也隨著他們。」
http://minho.show.org.tw/hwe/award_winners_2_17.asp

七、 資料來源 -釋義及故事來源,加註

1、陳嘉式,《中文聖經註釋:使徒行傳》,香港:基文出版社,1996。
2、Leon Morris, 《丁道爾新約聖經註釋:路加福音》,潘秋松譯,台北:校園出版社, 1996。
3、 N.T. Wright, 《路加福音.真是這樣?》,胡仕雄譯,台北:友友文化公司, 2005。
4、孫寶玲,《路加福音析讀.逆轉人生的上帝之子》,香港:基道出版社,2005。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回上一頁
類別:
 
關鍵字:
附加檔案:
線上影音:
 

TOP
回上一頁
 
**目前暫時只開放有記錄在本宗的牧師能夠分享講道稿,謝謝。**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sermon.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