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 2012/3/13 下午 04:27:48 )
  教派: 長老教會 主題: 2012講道集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凍蒜!」和「和散那」
對應主日:2012/04/01
作者: 林裕川牧師
經文: 馬可福音11:1–11
字級調整:
內容

 

前言

  耶穌接近耶路散冷郊區的橄欖山,準備上耶路撒冷,從這裡開始,是他改變行動的地方,也正是馬可福音故事,開始忙碌的舞台中心。在這裡指出耶穌預言有關未來即將發生的事件,如耶穌差派他的門徒尋找小驢駒中,可觀察到門徒與耶穌及門徒牽驢駒時的對話應對,看到包括預言的實現逐漸增強、以及有關他預言自己死亡的可信度 (8:31; 9:31; 10:33-34;),和人子的再臨(14:62)。在這裡也記錄著耶穌在路上直接的一反祂早先命令別人,對於他所行的奇蹟,別作聲、低調不張揚的模式,改以自己騎小驢接受群眾的歡呼,光榮進入耶路撒冷城,進入耶路撒冷的公共活動場所。

 

B、經文釋義

1. v1場景—橄欖山

  耶穌決意來耶路撒冷,是因自己對舊約的理解及符合自己的預言;耶穌和他的門徒來到耶路撒冷東面郊區的橄欖山,舊約散迦利亞14:4記載著那日主的腳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東的橄欖山上。

2.v2-6驢駒

  耶穌差派門徒撒迦利亞9:9先知預言公義和平的君王要帶來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駒。在這裡似乎暗示著,彌賽亞君王騎著驢駒進耶路撒冷。

3.v7-11和散那

  和散那Hosan這個字的結構包括「使役主動祈願式」的Hosan,意即「拯救」;跟na懇求的前接語助詞,後者有時候被譯作「請你」,「我們懇求你」。這字後面的句子就像耶穌凱旋進聖城時群眾所說的一樣,即「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詩一一八篇是在住棚節時採用的,每逢誦讀到25-26節,人便開始搖動樹枝;我們相信群眾歡迎耶穌時,揮動棕樹枝和呼叫和散那之舉,在朝聖者口中從原是「我祈求拯救」轉變成讚美歡呼的賀詞,猶如台灣總統競選期間群眾對支持對象歡呼「凍蒜-當選」,是一種出於高昂情緒的自發行動。

C、思考方向

  本章節是描述基督耶穌依他履行使命計劃的進程來到橄欖山,一改過去處事(行奇蹟)低調的作風,尤其涉及他的身分—神的兒子時,更是要求不張揚、不作聲,以時間未到不宜為理由;現在可能時機成熟,竟差派門徒牽來驢駒,自己騎驢駒上耶路散冷,接受群眾的迎接歡呼。在本段經文描述,當耶穌騎上驢駒時,沿途夾道有許多人把衣服鋪在路上,也有把野地砍來的棕櫚枝鋪在耶穌將前行的路途中,前呼後擁的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我們看到(聽到)以色列群眾歡呼「那將要來臨的我們祖先大衛的國是當稱頌的!」,他們是將耶穌當成民族救星來看待;群眾與門徒無法想像,耶穌此行的目的是藉由群眾君王式規格歡呼禮讚,來成就通往十字架救贖的使命。

  群眾以「和散那」的歡呼來迎接他們所認知將登基的君王—耶穌,這樣的情境,與台灣每四年一次總統競選期間群眾高喊「凍蒜—當選」的盛況似乎甚相當,當群眾高呼「凍蒜—當選」,只能算是繼續努力邁向當選之路的賀詞,結果是未知數;群眾以「和散那」歡迎耶穌,其結果並非他們所願,因上主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上主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賽55:9)

  我們看到這段故事的衝突,馬可福音敍述耶穌謙和的進入耶路散冷城,對比著之前門徒們爭大位,群眾認為他是英雄,諷刺的是他的身分遠比他們心目中的君王更偉大。藉由這個故事如何轉化我們認知的世俗價值觀,師法那位原具萬王之王身分的耶穌的順服(順服上主的旨意被高舉在十字架上)與謙和(群眾高呼「和散那」時,他默默前行,坐騎是驢駒而非雄俊的戰馬或競選總統的超級防彈車。

 

D、參考資料

1. 鮑會園(總編、新約編輯) 陸蘇河(舊約編輯)《新國際版研讀本聖經》Milltown,更新傳道會。1996.11(三刷).

2. 中國神學研究院編撰 吳羅瑜編《聖經串珠—註釋本》福音證主協會出版。2000.11(增訂版).

3. 普拉特主編《研讀本聖經—新譯本》環球聖公會有限公司。台北。2008.11

4. Walter Brueggemann, Charles B. Cousar, Beverly R. Gaventa, and James

  D. Newsome. Texts for Preaching-B lectionary Commentary Based on the

  NRSV-YearB.Louisville, Westminister John Knox Press,1993

5. Lamar Williamson, Jr著 鄭慧姃譯《馬可福音》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市。2010.2      

E、講章全文

一、歡呼

1.「凍蒜—當選」

  有一天,路經市郊一個大型廣場,距離這廣場尚約一里路遠,道路兩旁沿途停滿車輛,接近廣場因交通管制,車輛無法通行;而管制區內道路旁則雜停放著汔車、摩托車,而馬路中間,是湧向廣場的群眾。由二、三百公尺遠處的廣場,傳來慷慨激昂的演講及混雜的呼應聲,伴隨著湧進來的群眾的腳步;三、五成群的邊行邊議論活動的議題。當該活動主角的專車,緩緩進入廣場中心時,群眾夾道高呼「凍蒜、凍蒜」。這樣的場景在台灣經常可見,尤其每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我們看到競選期間,熱情的支持者或看熱鬧的人群,隨選情被激盪到最興奮的高亢點;這樣的景象遠超過登基(就任)的盛况。群眾喊的「凍蒜—當選」不是指被歡呼者已當選為國家新的領導人,而是指支持者期待所呼喊「凍蒜—當選」的事成真。

2.「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

  馬可福音11:7-11這段經文的記述是馬可福音書主要轉折點,它介紹耶穌騎驢進城的故事,是要引導讀者進入到耶穌的死和復活的事件。馬可福音敍述者加入朝聖的人群行列,隨群眾向耶路散冷城邁步;他發現越靠近耶路撒冷,聚集的人群越多,他被突然喧嚷聲吸引著,不自主的停住腳步,轉而跟著群眾擠向較靠路中間的位置,引頸眺望那由遠漸近,陣陣傳來呼喊著「和散那」聲音的方向,一位騎著驢駒的人物,在夾道裡被群眾前呼後擁歡呼著,而在驢駒上的那位,却在歡呼聲中默默緩緩前行,站在前面的群眾脫下他們外衣、將採集的棕櫚枝鋪在路上,或搖著棕櫚枝葉歡迎他,口裡呼喊「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歡迎他們期盼已久的君王的來到。

二、「凍蒜」和「和散那」歡呼中的價值觀

1. 「凍蒜」、「和散那」—意念

   「凍蒜」和「和散那」的歡呼,是群眾所歡呼的對象能當選為台灣國家領導人,和群眾所歡呼「那將要來的我祖大衛之國的民族救星是應當稱頌的」,同樣都是對未來的總統、將來的君王歡呼。不論是台灣競選期間高喊「凍蒜」的民眾、或以色列民在耶穌騎驢往耶路散冷之路程裡,高呼「和散那」的群眾,甚至主角(被歡呼的當事人),他們的心志都是指向同一目標—歡呼的對象被任命(當選)為國家領導人—君王;「凍蒜」和「和散那」的口號,對所有人而言,尤其是參選者,都是有信心却沒把握,皆是指向不確定的未來。其間最諷刺的是騎在驢背上的耶穌,唯有他清楚自己的未來與使命。因他本為君王,無需再被立為君王,他自降為世人,並且心志清楚為贖世人的罪而死的使命。這段上耶路撒冷即將達成勝利目標,被呼喊「凍蒜」、「和散那」的耶穌和群眾所認知的意義和價值觀相去太遠。群眾不明白,耶穌的學生也不明白,如以賽亞書55:8a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非世人所思考的,所追求的成就、成功,非世人爭取的名位權力、富貴榮華;耶穌期待跟隨者悔改認罪信福音,信他的人必得救恩,因他的心思意念和作為遠比我們偉大崇高。

 2. 「和散那」、「凍蒜」—道路

  群眾高唱「和散那」、「凍蒜」,期待的是民族的救星,選擇的是生存、尊嚴、經濟榮景的政見,耶穌的學生爭的是世俗國度臨到的職位,支持者同樣期待搭上「和散那」、「凍蒜」的順風車。耶穌要走的道路却是十字架上被高舉的凱旋道路,如以賽亞書55:8b耶和華說: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此時群眾高唱「和散那」、「凍蒜」對耶穌而言是指向為世人受苦、為承擔世人的罪走上被釘死在十字架的道路;又因勝過死亡的權勢第三天後復活,使世人因他的恩典得永生;當群眾高唱「和散那」、「凍蒜」,是預先備好對這位萬王之王的感恩的謝詞,也是讚美詞。

三、衝突

  進入耶路撒冷,耶穌受到群眾「和散那」、「凍蒜」的歡呼,和繼續預期耶穌釘死於十字架的這條線,是那樣的不協和與衝突。這條衝突線擴展地回到打開福音書的場景。提及耶穌被捕的地方—橄欖山、事前指出這個勝利的真實結果撒迦利亞14:4)、迎接耶穌的群眾就如在迎接祖先大衛王國的來臨、預期祂對大祭司的回應14:62耶穌說:「我是,你們必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

  衝突與矛盾遍及馬可福音的故事,彼得坦承耶穌是彌賽亞,但他所了解的彌賽亞的頭銜和站在他面前的人是衝突的;其他的門徒,被自己的誤解所吸引,而埋頭致力於一些曲解的事務中(如爭誰大誰在耶穌那日來到時坐在衪的右邊);這裡的誤解擴及到耶路撒冷的許多人,除了能察覺那王國的意義之外的人,誰在歡迎大衛的王國?當這誤解轉向拒絶,背叛、逮捕和釘死耶穌在十字架必然隨之而來。

四、結論:

  以色列民以「和散那」的歡呼來迎接耶穌,認為耶穌將是一位復興以色列國的君王,豈知他所選擇的竟是他們認為軟弱的十字架思維,無法思考到十字架犠牲所帶來人類全面性的拯救,當時對群眾來說是太難了,對耶穌的門徒而言也難令他們理解,他們能理解的,可能也僅能如台灣每四年一次總統競選,競選期間群眾高喊「凍蒜—當選」其結果僅是(領導以色列民的革命)成功與失敗,當選與落選。因此當群眾高呼「凍蒜—當選」,只能算是繼續努力邁向當選之路的歡呼詞,結果是未知數;群眾以「和散那」歡迎耶穌,其結果並非他們所願,因上主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上主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賽55:9)

  耶穌謙和的進入耶路撒冷城,群眾認為他是英雄,諷刺的是他的身分遠比他們心目中的君王更偉大。藉由這個故事如何轉化我們認知的世俗價值觀,師法那位原具萬王之王身分的耶穌的順服,他順服上主的旨意,定意走向被高舉在十字架上的道路,我們順服他,如他順服上主一樣。師法他的謙和—當群眾高呼「和散那」時,他默默前行,坐騎是驢駒而非凱旋歸來的雄糾糾氣昂昂的雄俊戰馬、戰車。我們在被他賦予恩賜或使命的服事中,能以僕人謙卑的心服事人。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回上一頁
類別:
 
關鍵字:
附加檔案:
線上影音:
 

TOP
回上一頁
 
**目前暫時只開放有記錄在本宗的牧師能夠分享講道稿,謝謝。**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sermon.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