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 2012/3/14 下午 04:19:38 )
  教派: 長老教會 主題: 2012講道集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領導者的必修課-明白真理、忠於真理!
對應主日:2012/11/25
作者: 李子和牧師
經文: 約翰福音18:33–37
字級調整:
內容

A、前言

  隨著時代的改變,「領導者」這個名詞的定義也有所不同。在封建的社會中,領導者往往讓人聯想到「威權」,即,作為君主或統治者,常常是以「自己或少數人的意見」來規範社會的秩序。到了民主的時代,領導者因為需要眾人的支持,而常常以「順應民意」做為領導決策的準則。

 

  對於被領導的眾人而言,普遍來說,應該是比較偏好順應民意的領導者。因為,這樣的領導者,比較會尊重「大多數人的意見」、比較會考量「大多數人的利益」。不過,順應民意的同時,卻可能有一個危險性,即不當的民意左右了領導者的決策。

 

  對於這樣的危險性,本文以「領導者的必修課」為題,期待從聖經中「耶穌與彼拉多的互動」來探討與思考,讓領導者在領導群眾時依照「真理」為準則,也讓被領導的眾人能尊重領導者「忠於真理」的選擇。

 

B、經文釋義

  1. V33-35 藉著世界作王

  彼拉多問耶穌是否為「猶太人的王」?當時,在羅馬的統治下,被稱為「王」算是政治上的罪名;因為,這樣的指控,是在質疑耶穌是否有意要反抗該撒。事實上,在約翰福音書作者寫這本書的時候,這樣的問題似乎更顯得重要;因為,耶穌是否為敵對羅馬政府的王,可能會在初代教會的基督徒與當時的羅馬政府之間產生緊張性。

 

  事實上,由經文的脈絡看來,彼拉多與當時的猶太群眾所關心的,也是「耶穌是否為王」這個問題。不過,他們心中所認定的「王」,是屬於世界的領導者;因為,這種地位,可以產生對抗羅馬政府的力量,可以滿足猶太群眾的期待,但也會成為羅馬政府定罪耶穌的證據。不過,從耶穌對彼拉多的應答,卻顯示出「耶穌不是屬於世界的王」(耶穌不是「藉著」世界的力量或遊戲規則作王,參下文);也就是說,耶穌對於「王」的定義,不同於彼拉多以及群眾對「王」的認知。

 

  2. V36-37藉著真理作王

  這段經文中,提到「我的國度不『屬』這世界」。在經文中,被翻譯為「屬」的那個字,若是帶所有格,其意思含有:from, out from, away from; by, by means of, by reason of, because。由此可見,耶穌對於王權的認知,不是「靠著」或「藉著」來自世界的力量;也就是說,耶穌的國度「不屬」這世界的意思,並非是指「耶穌與這世界沒有關係」或是「耶穌不食人間煙火」,而是表明「耶穌不是藉著世界的力量作王」。

 

  一般而言,屬於世界的力量有兩種:「武力宰制」與「民眾支持」。以當時的社會或現代社會而言,這兩種力量分別可以用「政治力量」與「宗教力量」來代表。然而,耶穌所看重的國度,是「實存又超越世界的真理國度」;因此,與真理相較之下,世界上的政治力量或宗教力量,都只是不完全的暫時存在。對於耶穌而言,暫時的實存雖然重要,但仍比不上永恆不變的真理;因此,耶穌要為永恆的真理進入世界,也為了忠誠順服於上帝的真理,而要不惜犧牲自己來作見證!

 

C、思考方向

  領導者的必修課,乃是耶穌所見證的真理。不過,「真理是什麼?」…這個曾經讓活在希臘文化中的彼拉多感到不解或輕視的疑問,相信也是許多人心中的困惑。理論上而言,領導者應該要以真理為領導眾人的準繩;不過,何謂真理?又,現實世界的群眾壓力下,領導者如何能夠選擇真理?

 

D、參考資料

  陳嘉式。《神學與其思想形成的探討》。台北:永望,1990。

  詹正義編。《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卷三:約翰福音》。香港:基道,1998。

  Floyd V. Filson著,鄭慧姃譯。《解經講道註釋叢書– 約翰福音》。台南:人光,2001。

  Barclay M. Newman, Jr., A Concise Greek-English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Germany: United Bible Societies, 1993.

  Gerard Stephen Sloyan, “John” Interpretation A Bible Commentary for Teaching and Preaching. Louisville: John Knox, 1988.

 

E、講章全文

一、引言

  領導者的必修課,關於這樣的題目,在坊間其實有許多相關的書籍與課程。那麼,一般來說,這類的書籍與課程,內容多半是「理論」、「實務經驗」、加上某些「成功的範例」。實務經驗與成功的範例,可以幫助人對理論的瞭解與實際操作;並且,透過這類的書籍或是課程,會讓領導者成為比較受歡迎的人物。

 

  不過,嚴格來說,那些讓領導者成為受歡迎人物的課程,僅能稱之為「選修課」;因為領導者的職責,不應該只是受歡迎,更重要的是要領導群眾走向正確的方向。因此,領導者該如何才能夠帶領群眾走向正確的方向?這是本文所要探討的主題。

 

二、選票綁架真理 – 領導者的難題

  民主社會中,要做一位領導者,必須要有被領導者的支持,也就是來自群眾的選票。對於選票,曾在網路上看過一段「選票的自白」:在我們紙類家族,最有地位的就是我和鈔票。鈔票之所以有權力,是因為它負責社會上的經濟,而我,則是負責政治。其實,鈔票和我,與家族中的其他成員一樣,都是用紙漿做成的;但是,很多人卻煞費苦心地要贏得我的青睞,甚至不惜以鈔票來換!

 

  看起來,在某些情況下,選票的地位超過了鈔票。可想而知的,選票之所以會在某些情況下有如此高的地位,是因為有些領導者需要它們來獲得群眾的擁護。事實上,「鈔票換取選票」是連小學生都知道的錯誤行為;不過,若是用鈔票以外的其他利益來吸引群眾的擁護,則,在民主社會的選舉制度中,往往可以被歸屬於合情合理的作法。這些合情合理的作法中,包括「順應民意」。對於被領導的群眾而言,順應民意而讓群眾從中得利的領導者,通常比較會受到歡迎。不過,領導者在順應民意的同時,卻可能有一個危險;即,如果民意普遍趨向錯誤的方向,那麼,順應民意可能就會讓「選票綁架真理」。

 

  當然,在民主社會中,少數應該要服從多數;不過,身為被領導者的大多數群眾,其思維與所看重的目標若是趨向錯誤時,領導者是要滿足群眾的期待以便獲得群眾的擁戴?或是要冒著不受歡迎的風險,帶領群眾轉向真理的方向?…明顯地,領導者應該堅持在真理上;畢竟,領導者應該要帶領群眾往真理的方向前進,而不是跟在群眾後面做「魁儡」。不過,何謂「真理」的方向呢?關於這樣的問題,必須從聖經中來思考…。

 

三、耶穌的領導者典範 – 基督的榮耀VS 羅馬的榮耀

  約翰福音書十八章33-37節,記載了彼拉多與耶穌之間的對話;由這段對話,可以略見羅馬政府領導者與上帝國領導者之間的分別。對於彼拉多而言,其所關心的是自己在政治上的權益;因此,他在審判的時候,質問耶穌是否為「猶太人的王」。其實,當時的羅馬帝國中,「稱王」是屬於政治上的叛亂罪名;並且,若是在審查這類的案件上有所瑕疵,不但會影響彼拉多在管轄地區的領導地位,更可能讓瑕疵成為落入其政治敵手中的把柄,因而誤了彼拉多自己的政治前途。

 

  由此看來,對於審判耶穌的這個案子,彼拉多與猶太群眾們都瞭解其棘手性與重要性。事實上,由經文的記載看來,猶太公會與耶穌之間,原本是屬於「宗教教義」上的衝突;但是,猶太公會卻到羅馬官員彼拉多那裡,以「政治叛亂」的罪名去控告耶穌。猶太公會之如此做,至少有兩個可能:1.他們不願意自己去面對支持耶穌的群眾;2.他們想要對民眾宣示「耶穌不是眾人所期待之彌賽亞」。換句話說,猶太公會控告耶穌的可能動機,是為了消滅群眾對耶穌在宗教與政治上的期待。事實上,由當時的處境看來,他們可能會認為:只要除去耶穌在民眾心中的這兩種地位,則,他們可以繼續利用羅馬政府所賦予的權限,以及他們在猶太宗教制度下的力量,安然鞏固他們在當時社會中的權益與地位。

 

  那麼,為了要除去耶穌在宗教與政治上的地位;於是,他們先是藉著宗教法,在猶太公會上誣告耶穌。其實,按照當時羅馬政府給猶太公會的權限,他們也可以利用「宗教法」將耶穌「以石頭打死」;可是,他們顯然無法在宗教教義上說服那些相信耶穌的群眾。因此,他們要在宗教的誣告上,再加上政治上的陷害;即,利用羅馬政府的法律,來誣告耶穌為「叛亂犯」。並且,藉著誣告耶穌的罪名,他們讓耶穌成為宗教與政治上的失敗者,以此對那些期待耶穌帶領他們「揭竿起義」的猶太百姓宣告:耶穌不是你們所期待的彌賽亞。

 

  果然,耶穌不是猶太群眾所期待的彌賽亞!甚至,耶穌也說「我的國度不『屬』這世界」;意即,耶穌要掌權稱王,不是「靠著」或「藉著」來自世界的力量(在經文中,被翻譯為「屬」的那個字,若是帶所有格,其意思含有:from, out from, away from; by, by means of, by reason of, because。參Barclay M. Newman, Jr., A Concise Greek-English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Germany: United Bible Societies, 1993.)。也就是說,耶穌的國度「不屬」世界,並非是指「耶穌與這世界沒有關係」或是「耶穌不食人間煙火」,而是要表明「耶穌不是藉著世界的力量作王」。

 

  一般而言,世界的力量有兩種:「武力宰制」與「民眾支持」。以當時的社會或現代社會而言,這兩種力量分別可以用「政治力量」與「宗教力量」來代表。面對這兩種力量,耶穌說「如果我的國度屬這世界,我的臣民一定為我爭戰,使我不至於落在猶太人手裏」。換句話說,耶穌表明自己沒有要利用群眾的力量,來引起屬於世界的爭戰。在此,耶穌已經表明了自己無意要以政治或宗教上的力量去推翻羅馬政府;並且,他之所以不要與羅馬政府對抗,並非他沒有能力如此做;而是,耶穌所看重的國度,是「實存且超越世界的真理」。

 

  世界上的政治力量或宗教力量,在耶穌面前,都只是不完全的暫時國度;然而,耶穌所看重的,卻是永恆不變的真理!為了忠誠於上帝、為了見證上帝永恆的公義與慈愛,耶穌必須面對猶太公會的陷害與彼拉多的無知。在猶太公會與彼拉多的面前,耶穌清楚表明:自己的國度乃是真理的國度。為了讓世界認識上帝國的真理,耶穌進入這個世界;並且,為了要見證上帝國的公義與慈愛,耶穌為真理作了見證,甚至順服真理而犧牲自己。

 

四、結論:領導者的必修課 – 明白真理,忠於真理!

  耶穌為了真理而生,也為了真理而死!而,真理是什麼?卻是讓彼拉多之類的人感到疑惑。彼拉多的疑惑,或許,也是今天許多人存在於內心的問題。甚至,世界上有不少的領導者,也因為不明白真理的重要,而為群眾的支持度調整了自己領導的方向。

 

  對於這樣的領導者,耶穌展現了超然的典範,就是順服真理到死!耶穌說「凡是屬於真理的人一定聽我的話」。按照聖經研究者的說法,「真理」乃是「對上帝忠誠」(參陳嘉式,《神學與其思想形成的探討》,台北:永望,1990)。如此說來,耶穌所展現的領導者之必修課,就是認識上帝的特質- 公義、慈愛、正直、憐憫,並且按照上帝的旨意去行,也就是:領導者要「明白真理、忠於真理」。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回上一頁
類別:
 
關鍵字:
附加檔案:
線上影音:
 

TOP
回上一頁
 
**目前暫時只開放有記錄在本宗的牧師能夠分享講道稿,謝謝。**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sermon.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