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格達遇見珍‧奧斯汀》這本書是兩位女性書信往返的內容,寫信的時間是從2005年年初到2008年年底,這段時間剛好是美國入侵伊拉克的時間。梅‧維特維特是伊拉克人,是位大學講師,在大學裡教歐美文學,約46歲。她本是位寡婦,後來又再婚。碧‧羅拉特是BBC世界新聞網的兼任記者,已婚,有三個年幼的女兒,約三十多歲。梅在信中提到美國入侵伊拉克期間,社會秩序完全崩解,缺電缺糧,而且活在恐懼當中。她詳細地描繪日常生活,例如因為停電而沒有熱水洗澡,電腦常因停電而無法使用。丈夫去丟垃圾時看見垃圾堆中有四具屍體。去做頭髮的時候遇見槍戰,差點喪命;下一次是鼓起勇氣才敢再去。學校因為局勢緊張時常停課,很多大學教授受到暗殺,連她自己都在暗殺名單內。梅想移民。
碧在信中知道梅所處的情況,幫她設法來到英國。但在找到辦法前,她持續不斷跟梅通信,把和平跟文明世界的情形說給梅聽,其實內容不外乎女兒的成長,跟先生的相處,假日的度假,甚至於做了甚麼點心吃,幫女兒辦生日聚會。但顯現出來的生活,卻是如此和平、滿足,吃喝充足,家庭生活愉快,工作滿足,還可悠閒地去度假旅行。
對梅而言,碧的生活對她來說猶如黑暗牢獄的一線光芒,梅望著碧的生活,碧的生活告訴她,文明生活是可能的,正常的生活秩序仍然存在著,她仍然可以存著盼望,進入光明的世界,享受正常、文明、沒有爆炸、沒有暗殺,可以悠閒地散步,有足夠的食物和電力的生活。對梅而言,碧活著的生活,對她是黑暗中的光;她在黑暗中,需要光來給她盼望,並努力去活在光明中。而對二千多年的以色列,對我們來說,甚麼代表黑暗中的光明?
以賽亞書9:1-4提到西布倫、拿弗他利,將要獲得光榮,黑暗中的人要看見大光。北邊的西布倫和拿弗他利,包括加利利海的西邊與西南邊,是應許之地首先落入亞述的地帶。在西元前733年的一場戰役,亞述從以色列國奪走了整個加利利地區,還將它併入亞述帝國的行省。因此對陷入敵國手中的加利利區的以色列來說,他們猶如落在黑暗中,要受到異族的統治。他們雖落在黑暗中,但上帝卻透過先知以賽亞的口,應許要賜給他們光明,就是脫離敵人的統治。以賽亞指出欺壓以色列人的棍子要被折斷,以色列人要獲得勝利,就像士師記七章所記載的基甸打敗米甸大軍一樣。那次得勝的方式很特別,只有上帝才能成就,而且那一次拿弗他莉和西布倫都曾參與,且獲利(士6:35)。
馬太福音4:15-16也引用了以賽亞書9:1-2節,來表示耶穌將為加利利人帶來光明,而耶穌用的方法是甚麼呢,就是宣講天國的福音,把上帝的道理教導人,讓人看見且羨慕活在天國裡的生活的樣式。耶穌並且以醫治和趕鬼的作為,來讓人了解,他可以使人脫離罪惡的挾制,進入天國的生活。人只要相信他是基督,接受他的教導和作為,就可以活在天國裡。
對我們來說,我們已經相信了耶穌基督,已經脫離了罪惡的權勢,離開了黑暗的生活,住在光明中,也就是活在天國裡,可以活出天國裡的生活的樣式。或許我們該詢問自己,我們是否活在天國裡,活出天國裡的生活的樣式?我們有活在上帝的愛裡面,感受到上帝的愛,而心中被上帝的愛所充滿,有愛人的力量?
我們是否有平安,有安全感,深信上帝是我們的依靠,信靠祂就沒有懼怕?雖然工作不容易,經濟有壓力,有病痛的威脅,但上帝是我們的依靠。願我們在生活中時常親近上帝,讓祂的愛充滿我們,也時常持守著信心,相信上帝是我們在多變化的世界中的依靠。
另外,我們也看到當耶穌開始傳道時,他指出天國臨近了,猶太人知道天國的意義,他們渴慕羨慕活在天國裡的生活,所以彼得和安德烈、雅各和約翰,一聽到耶穌的呼召,就跟隨耶穌,因為耶穌要幫助他們活在上帝的統治下。而現在在天國以外的人,他們或空虛、孤單、缺少愛,或婚姻不幸,或家庭破碎,或沒有朋友,或被貪婪控制,或活在爾虞我詐,充滿競爭的環境中。他們需要人向他們肯定有一個有意義、有同伴、有愛、有平安的生活存在,也就是有一種天國裡的生活存在,有一種在上帝的統治之下,有上帝的愛、陪伴、扶持的生活存在,而他們可以得著這種生活。我們需要向他們介紹這樣的生活,幫助他們獲得這樣樣的生活。我們可用甚麼方法介紹和帶領呢?
我們之前提到的碧和梅,碧活在文明的世界裡,生活是安全、舒適的,她沒有長篇大論跟梅談論文明世界的種種。她直接描述自己的生活,以生活的點點滴滴,例如所吃的食物,去游泳,哪裡度假,孩子快樂地成長,所處的安全環境,來安慰梅,指出安全和舒適的生活是存在的,引發梅的羨慕。她也幫助梅來到英國,進入這樣的生活。同樣的,當我們要向人介紹天國裡的生活,有時候也不需要長篇大論地談論天國的事情,而只需要向人顯現自己的生活。我們向人顯現自己的生活情況,讓人看見生活的點點,例如婚姻中有愛與忠誠,孩子有關心疼愛他們的父母,心靈不空虛,每天都生活得很帶勁,生命有意義,並且有教會溫暖的生活。
我有個親人,不久前跟久未聯絡的朋友見面。這個朋友離過婚,又有一個身體不好的孩子,據我這個親人說,前幾年與這個朋友見面時,在言談間這個朋友還會流露出對離婚的受傷的情緒和怨恨。但這次與這個朋友見面,卻發現這個朋友很平和,對方很寬廣,他談起離婚的另一半,也感覺不到怨恨。我的親人知道這個朋友離婚後接受了信仰,有教會的生活,相信是信仰改變了他。我的親人因此對信仰更羨慕,說信仰真得引人往廣闊的境界走,因此也對加入教會更加有興趣。
是的,有時候我們只需向人顯現自己的生活,讓人瞭解這就是天國裡的生活,向人指出在光明裡的生活的樣式,就會吸引人來渴慕這樣的生活。當對方渴慕我們活在天國裡的平安、有愛、有饒恕、有依靠……的生活時,他們會羨慕,他們會要知道我們如何有這樣的生活,他們會想知道如何進入這樣的生活。這個時候,就是我們幫助他們進入上帝統治下的生活的時候了,也是他們認識耶穌基督,接受耶穌基督的時刻。
黑暗中的人需要光明,他們需要被安慰、被肯定,知道有光明的存在。西元前六世紀的以色列人需要光明,也得到上帝的安慰。上帝也藉著耶穌帶來了光明,彼得、安德烈、雅各、約翰也得到光明,生活在上帝的國度裡。我們需要問自己,我有生活在上帝的國度裡嗎?我生活在上帝的愛中嗎?我有從上帝來的平安嗎?我信靠神嗎?我的婚姻與家庭幸福嗎?我不為經濟憂慮,因為知道可以信靠上帝嗎?我在人際關係上懂得行公義、好憐憫嗎?如果我們的確生活在光明中,生活在上帝的國度裡,相信答案是肯定的,生活必有這樣的內容。
很多人仍在上帝的國度以外,他們需要被指引,去認識光明,去活在上帝國裡面。我們活在上帝國裡的生活樣式:得著愛、有平安、有信靠、有同伴……,活在他們的面前,述說給他們聽,就是最佳的指引,可以引起他們的羨慕。當他們羨慕光明中的生活,就是我們向他們介紹耶穌基督的救恩,使他們相信耶穌基督,進入上帝國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