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亞伯拉罕對上帝的順服表現以及冒險的移民旅程,對於上帝子民的我們來說,可以作為活出信心生活以及對上帝忠誠的最佳典範。我們從這第一個以色列移民的家族中,看見上帝在引導亞伯拉罕進入一個全然嶄新的生活領域。這個生活領域像似從絕望進入到希望、從守舊轉變到更新、從死亡到復活的生活領域。正如保羅說:「亞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 神,他在主面前作我們世人的父。如經上所記:『我已經立你作多國的父』」(羅4:17)。
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亞伯拉罕與撒拉的旅程不只是在身體上的旅程,也同時是一種在心靈上的旅程,因為他們在移民的過程中,不斷地經歷神的應許與自己在內心與靈魂深處的挑戰,通過許多次的經驗,不論是失敗、上帝的拯救與教導、神一再的應許,使得亞伯拉罕對上帝的信心更加的堅定與穩固。
所以,環境往往迫使我們對上帝的委身更加透徹,也會在困難與抉擇中,要求我們去調整神在我們的內心的地位與優先秩序。一方面,神的確樂意賜福我們在世上的生活,但是,另一方面,神又不喜悅我們將世界的地位放在上帝的前面。因此,為了保持我們對神的忠誠不變,神會透過環境試驗我們對祂的信心。
一、 離開舒適的生活環境,為使我們更親近神
吾珥和哈蘭都是敬拜月神的地方。離開這兩個地方,亞伯蘭就可以不再受到熟悉的文化束縛,否則對建立一個新生活的開始而言,是有百害而無一益。與敬拜偶像的家人分開,可以減少受到拜祖先的傳統影響。例如雅各帶領家人從哈蘭回到伯特利時(三十五2),家族人中就有人擁有偶像,一時間很難破除;又例如一些跟隨約書亞進入迦南的以色列人,仍然信奉他們祖先在「大河那邊」服事的神(書二十四14,23),大河就是指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幼發拉底河。以色列領袖們雖然認識唯一的真神擁有至高無上的權柄,可是在一般老百姓心中仍存著濃厚的迷信觀念,一旦遇見危機,它們就浮上檯面。
與親愛的家人分離的痛苦,進入一個未知的環境和篳路藍縷之生活帶來的不穩定與艱辛,是每位拓荒者熟悉的經歷。神要亞伯蘭與任何使他想起他文化根源的東西隔絕,以此來考驗他的信心,如此信心才能堅定。只有當熟悉環境發出的溫馨薰陶被挪走,每向前走一步都需倚靠那位呼召他的神時,才能達到這目的。
因此,與過去一刀兩斷,在神為你預備未來計畫中佔著重要的地位。亞伯蘭聽到神的呼召,可是他在那時候對神的認識是十分有限。神要將更多的事啟示給他,但不是在哈蘭,而是在目前對他而言是一個未知的地方,它位於哈蘭的西南方,在去埃及的路上。
沒有分離就沒有新的啟示。同樣的道理,主耶穌也呼召祂的門徒「放下網」來跟從祂(可一17~18)。就某一方面而言,每位基督徒都要丟棄過去,做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以新的方式服事主耶穌。當然,這並不意味一定要換個環境或地方才能跟隨基督,可是卻要從內心裡拋棄過去,將心志改換一新,來服事主,像亞伯蘭離開哈蘭一樣,踏出決定命運的一步,前面將充滿著新的期待與冒險。故此,絕對不可以對聖靈不斷地感動置之不理,我們要敏感於那感動我們內心的源頭,在靜默中聆聽聖靈對我們的呼喊並且欣然順從。
他拉是一個退縮不前的例子,甘願活在自己計畫的舒適與安全生活裡,而不願意接受神所引導的生活。然而,信仰的關鍵,不在於期待神給我們安全或舒適的生活。如果神只是照著我們所想要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那麼祂對我們來說,已經不是上帝自己了,而是我們作上帝了。如果,我們要經歷真正的神,我們就要允許自己向神開放,讓神在我們的生命中作完全的上帝與行使祂的主權,以神的方式來經歷祂的奇妙,而我們也相信神要給的,是遠超過我們所能想像的。
神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五十五:8~9)
加低斯巴尼亞位於流奶與蜜的迦南地,以色列百姓因為不信以及不順服而在此地引起神忿怒。摩西吩咐十二名探子到迦南地窺視四十天,回來報告時,十名探子向以色列百姓報了惡訊,引發以色列群眾的恐慌與不安。這十位探子心中沒有神,他們所報告的內容是出於人本主義的角度來看、來聽及觀察的結果。最後,他們沒有對神有信心,當然也不會順服。
由於他們的惡訊,全以色列民整夜哭號,並要求另外選立一個領導者帶他們返回埃及,群眾集體反抗、不信、不順服神。結果,引起神的震怒,神讓他們回到曠野徘徊四十年,直到全都死在曠野。像這樣,神最不喜悅我的罪就是不信與不順服。
為什麼十個探子會報回這樣沒有信心的惡訊?因為他們的思想裡仍舊停留在過去住在埃及為奴之地,寧願將自己的身份降卑與屈服,去擁有不必冒險與困難的環境。因著以色列百姓的害怕,他們提出一個錯誤的提議,就是另外選立一位領導者,意圖要廢去摩西。這表明他們的想法,就是說要選出一位照著他們心意來執行的領導者。這也證明他們的信仰是不想照著上帝的心意來跟隨,而是要照他們心意來成就,如此一來,他們無法真正去經歷上帝的奇妙作為。
許多基督徒在經歷神許多次的引導與奇妙作為,原本以為他們的信心已經是相當穩固了,但是由於他們不再繼續追求聖靈的充滿,他們對神的信心一直停滯在許久以前的階段,所以他們不停地分享從前神是如何的帶領他的前面道路,分享他們是如何用力地服事上帝。但是他們忘記了信心是要不斷地前進與累積新的經驗。最後他們的信仰不再成為別人的榜樣與稱讚,為什麼會如此?那就是他們的信心不再接受操練,沒有持續的操練,就沒有更新的信心果實產生。
二、 為要建立穩固的信心,需要累積信心的經驗
神為失喪的人類預備了一個偉大的計畫,這計畫的總結就是要將福份賜給人類。神賜給亞伯蘭的第一個應許,就是與福份有關的土地。神將福份與土地連在一起,是要使這應許成為具體可見的福份。土地有它的疆界、地理形勢和居民,它必須被擁有、占領、設防以抵擋攻擊;若要養活一群人,就必須耕種且保養土地,其實生活的每個層面都離不開土地。神將祂自己委身於實現一個可測量的計畫,這福份絕不是含糊不清,而是可用農作物的收成和牲畜來衡量。這應許到底成功或失敗,人人都可以知道,因為土地是神賜給人的禮物,每次的收成都是祂愛心的供應。如果災禍來臨,就表示神在責備人。在日常生活中,物質和屬靈價值觀息息相關,而神就在我們身旁。
神應許的第二項是「我必叫你成為大國」,這事也同樣易於觀察,且與第一項土地之事同樣難以實現,因為亞伯蘭的妻子撒拉不能生育。這生理上的缺陷反而成了神達成祂目的的工具。亞伯蘭本人的身子雖「如同已死之人」(羅四19),眼看他的家族就要絕後了,可是「那叫死人復活、使無變為有的神」(羅四17),教導亞伯蘭和他的子孫說,不論環境看起來多麼不利,總要相信神一定會實現祂的諾言。在人看來無能為力的情況,偏巧就是神施展大能大力的絕妙機會。
「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十二2)。
根據這些話,亞伯蘭若讓神作他人生的主宰,世人就可從他身上看到神偉大的作為。在短期內,或許只有亞伯蘭一人心中有這樣的確據,而不久之後,又有饑荒來考驗他心中的確據。可是日子越過去他就越曉得,對他說話的那一位神是恪守諾言之神,他的信心再也不會搖動。神說:「我必賜福給你」。
那麼亞伯蘭如何察覺到神在他身上賜予的福份呢?神所賜的福份包括兩方面:個人內在的以及外在顯而易見的福份。
信心需要花費工夫的建造,不能僅靠一次或二次的與神之間神秘經驗或禱告蒙應驗,就認定我們對神已經是信心滿滿,不再受到任何的打擊。
彼得看見耶穌在海面上行走的時候,他立刻說:「主,如果是你,請叫我從水面上走到你那裡去。」耶穌說:「你來罷!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裡去;」起初,彼得定睛在耶穌身上,所以有一段時間,他的確是行在水面上,他不覺得訝異,他認為應該有足夠的信心可以繼續走到耶穌的位置。但是漸漸地他開始注重環境,他依照經驗判斷,人是不可以行走在水面上。這時候風浪甚大,他被風浪搖擺得很厲害,他懷疑與害怕自己要沉下去了。當他如此懷疑的時候,那原本建立的信心,也一起沉入海裡。
彼得後來被耶穌救起來,並被責備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疑惑呢?」這意思是指為什麼對耶穌的信心那麼小,以致於被困住在危險與懷疑的地步。那事件之後,彼得與其他門徒繼續與主耶穌同在的時候,他們看見了更多神蹟,聽見主更多的教導。我們認為彼得對主的信心應該比起之前來說,應該是更成熟才對,但直到耶穌被捉拿後,預備被釘十字架的時候,彼得的內心又再度面臨信心的考驗,而這次的風浪比起上次更加的劇烈,甚至他三次否認是耶穌的門徒。
從人的角度來看,彼得對神的信心應該是相當的深厚。然而,若從神的角度來看,彼得的信心仍舊不夠穩固,他還是會回到人的眼光來判斷自己的能力與程度,當他如此思想時,懷疑、不安、害怕、隱藏的老我性格又會趁虛而入,讓原來充滿的確信、熱情、期待、歡愉之情,就在一夕之間如堤防崩潰,一洩千里。以致於,神在那時要委託他去執行上帝國宣教的重大任務時,時機還未成熟(約二十一)。
同樣地,亞伯蘭對上帝信心不是一下子就登上頂端,他從不認識神開始,學習放手跟隨上帝的吩咐,然後也經驗許多次的不信與退縮,直到後來他學習不再看環境,完全相信與依靠上帝。
一旦亞伯拉罕領受神的祝福後,他的福氣就開始流淌到周遭的人,那些偶爾來與他接觸或認識的人,因為他與神的親近,這些人就得以蒙福,另一些人則會因他而察覺到神的真實性。神告訴亞伯蘭說:「你要叫別人得福」。
基督教的信仰不是只有自己得到神的祝福,而是要讓別人因我們蒙神的祝福。我們的生命在認識基督之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那時我們只期待自己的學業、事業、家庭等等能有所成就,我們不斷擴建自己的疆界與領域。但是,從亞伯拉罕的經驗來看,上帝祝福他成為多國之父,原來是具有上帝國的眼光。讓別人因著我們同樣得著福氣,這其實是能讓我們的福氣更加的延伸。
從馬太福音的觀點來看,天國具有擴張性、包容性、歡樂性的特性,因為天父歡迎所有願意相信祂的人得以領受救恩。
主禱文說:「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臨到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這不也就是要在我們身上顯明出天國的恩典,好叫別人也一樣蒙受神的恩典。
三、 結論
亞伯拉罕因著一人的順服,他後來成為多國之父,他也成為別人祝福。基督徒在世上的時候也是如此。因著我們對主耶穌基督的順服,將主給我們的大使命(太二十八19~20),真正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去與人建立關係,見證主在我們生活中的奇妙作為,這都是能夠使人得著福氣最好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