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時間: 2011/3/17 下午 04:13:33 )
  教派: 長老教會 主題: 2011講道集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和睦相處
對應主日:2011/08/14
作者: 胡宏志牧師
經文: 詩篇133
字級調整:
內容

  若是在教會生活一段期間的信徒,他們必然知道教會生活的美好及可貴。在你憂傷的時候,有人安慰你;在你痛苦的時候,有人陪伴你;在你沮喪的時候,有人聆聽你的辛酸;在你面對人生難關的時候,有人鼓勵你,為你加油;在你絕望的時候,有人為你代禱,提醒你要堅持下去!

 
  但是,這些在教會生活一段期間的信徒,也必然知道教會生活中,經常需要面對衝突和分裂的威脅。因為教會是由一羣有限、軟弱、不完全之罪人所組成,因此在教會這個信仰團體裏面,你可以看見人性的自私及黑暗,你可以看見人對金錢、權勢的渴望,你可以看見人想掌控教會、別人的邪念。
 
  教會生活的和諧和合一,是何等可貴,但又是何等難求!而在這首簡要的詩篇當中,就清楚地指出這個主題。詩篇133篇是眾人非常熟悉的一首詩篇。這首簡短的詩篇,現在是被放置於所謂「上行詩篇」的類別或範疇裏面(詩篇120-134篇)。這些所謂的「上行詩篇」,是古代以色列人要至耶路撒冷聖殿朝聖時,他們所吟唱之詩篇。這些「上行詩篇」的全部內容,均是傾向於輕快活潑的風格、加上有些節慶歡樂的味道。當我們知道這些「上行詩篇」,是往耶路撒冷聖殿朝聖時所吟唱的詩篇時,我們大概也可以猜想及期待這種風格。然而,縱使我們明白這些詩篇文學和禮儀上的情境,但是並沒有告訴我們許多有關這首簡短詩篇的內容。
 
  在這首詩篇的第1節,清楚而簡要地點出這首詩篇之主題。它指出:若是家族或者種族當中的每一位成員,都能夠和諧而合一地共同生活,那是一件極為美好的事。但是,在我們實際的信仰生活體驗當中,要家族或者種族當中的每一位,能夠同心合意地相處,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
 
  這一節的主題,另一方面同時拒絕另外一種生活的實際情況。換言之,亦即家人之間並沒有和諧及合一的關係,彼此之間經常爭吵、衝突,甚至互相成為對方的敵人。若是轉換成種族之間的情況,則是在不同的種族之間,常常產生自相殘殺,或是血腥報復的行動。因此這首詩篇,肯定並讚揚以下的情形:若是能夠以健康以及復和的方式,來運作的這種團體、家族或種族,是值得我們加以肯定的。
 
  家族或種族的成員之間能夠和諧相處的這種異象,也許原本是奠基於社會相當具體而真實的生活經驗。這首詩篇的第2節和3節前段所描述之意象,使我們聯想到這類的團體,也許是某一個特定的農業團體。在這個農業的團體當中,可能常常因為土地及財產的議題,而產生緊張或是發生衝突的情形(路12:13)。
 
  而在這首詩篇第2節~3節前段的經文當中,它所描述的焦點,集中於二個象徵。這二種象徵,則是跟隨著第1節所闡述的主題而來。這首詩篇的作者,以二種不同的方式,來呈現家族或種族每位成員之間美善而和諧的關係。首先,這個團體的和諧關係,如同極為珍貴的油。在當時那個時代,油是非常稀少而且珍貴的物品,只有在生活上必需的情況之下才能加以使用,譬如要得到燈光以及取得温暖的用途。但是,在慶祝各種節慶的場合時,珍貴的油也可以用在較為「奢侈而浪費」的情境當中;譬如人們可以用珍貴的香油膏抹其他的人,用這種特殊的方式,來表明他們是擁有特殊平安和幸福的人。我們可以在腦海中想像這種情景:雖然某個團體,並沒有擁有多餘的金錢及財產,可是有時在某些特定的場合中,卻允許在使用金錢上面,能夠超過一般情形,而較為奢侈、浪費。換句話說,生命的本身是如此美好,有時必需用這種稍微豪華的享受,來成為生命常中重要的記號(參見可14:3-9)。
 
  團體生活的和諧關係,就如同珍貴的香油那樣美好,珍藏香油的容器當中,許多的喜悅及歡樂滿溢出來,使得我們的人生成為讚美、安寧及幸福的人生。這種平安及幸福的人生,並不需要他人的保護,也不需要特別地擔憂,而是自己經常存著慷慨之心,樂於與他人分享的人生。若是這個團體眾人之間,擁有和諧的關係,這個團體的本身,就是個豐盛而有餘的信仰團體。
 
  這種團體的和諧,就像山上早晨的甘露一般。尤其在特別乾旱的氣候,這種意象顯得格外恰當。天空中任何產生水氣的跡象,就是一項特別的禮物,令我們內心喜悅。香油和甘露的這二種意象,互相襯托並且彼此加強。若將這兩者放在一起時,則會呈現一幅「奢侈豪華」的幸福景象,而在此所說的和諧,就像這樣!
 
  在第3節經文的前半段,意外地提及錫安,使得第3節的後半段經文,看起來似乎是後來才加上去的。而這個部份,也似乎和這首詩篇的其他部份毫無關聯!事實上,有學者主張:因為第3節經文意外地提及錫安,使得「上行詩篇」被有系統地加以改變。若是在往耶路撒冷朝聖時,較為古老的詩歌被人再次使用,就是屬於這種情形。不論如何,第3節前半段意外地提及錫安,而錫安在第3節的後半段卻成為主詞。現在的錫安,是「在那裏」。耶路撒冷是上帝的祝福和永恆生命的地方。雖然第3節的後半段,似乎和這整首詩篇有些格格不入,但是「祝福」的主題,卻巧妙地轉向香油和甘露等二種意象,因為「祝福」意指能夠增進並且肯定生命的所有事物。
 
  這首詩篇大膽地肯定:一個能夠互相分享的人類團體,是上帝對人類生命經驗的期待。若是我們將分享的團體和生命這兩者劃上等號時,是對宗教的個人主義提出警告:這種宗教的個人主義,只求獨自擁有福音的祝福,卻不願意與他人分享這些祝福。若將分享的團體和生命劃上等號,也是對另一種宗教團體的警告。這種宗教的團體,雖然對於信仰抱持謹慎的態度,卻非常愛好與人爭辯,因此違背其本身的存在目的。若將分享的團體和生命劃上等號,就是如同約一3: 14當中明白的主張:「我們知道我們已經出死入生了;我們所以知道是因為我們愛弟兄,那設有愛心的,仍然處在死的權勢下。」
推文: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
回上一頁
類別:
 
關鍵字:
附加檔案:
線上影音:
 

TOP
回上一頁
 
**目前暫時只開放有記錄在本宗的牧師能夠分享講道稿,謝謝。**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 2006- sermon.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ICPCT.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